中青在线
  2007年8月2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要闻
情相聚心相依
我们手牵手
——写在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闭幕之际
2007-08-27
本报记者 涂超华
    

    8月25日,福建厦门和平码头。参加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的400余名台湾青年,将从这里返回祖国宝岛。一个星期前,他们从此处开始了祖国大陆之行。此时此刻,他们频频回首,目光中充满眷恋。

    启航的汽笛声拉得很长。岸上,甲板上,挥动着道别的手……

    “我们身体中都有炎黄血统,不曾因为时空而改变。为了这一刻的相聚,千年等待,等待百川汇聚流向大海。两岸心,一世情,情相聚,心相依。我们手牵手,再无所惧……”这首《两岸心,一世情》是台湾女大学生吴静宜半个月前参加两岸青年联欢节浙江行活动时创作的的歌曲。尽管这首歌只在一次联欢中被她用钢琴弹唱过一遍,却已在两岸青年中传唱开来,此时又响起在临别的码头上……

    7月10日至8月23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盛大举行。活动以“两岸青年欢聚神州,携手共创美好明天”为主题,历时近两个月,分5条线路,经过祖国大陆的8个省市,吸引了包括2656名台湾青年学生在内的近万名两岸青年的热情参与,是两岸青年交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这期间,两岸青年一起共同生活,共同感知传统文化,相互展示才艺,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的根在这里

    7月14日,河北省涿鹿县中华三祖堂前,参加两岸青年联欢节的台湾青年吴一平随着祭祖的队伍缓缓拾级而上。他目光虔诚,面色庄重。在他的周围,是和他表情相同的台湾伙伴。

    涿鹿县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吴一平了解到,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三大文明始祖黄帝、炎帝、蚩尤汇聚在这里,促成了三大部落的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开创了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34响礼炮响彻天空。500余名台湾青年恭敬地向着三祖堂三鞠躬。2007只和平鸽和2007只氢气球升空。

    贴有两地青年祝福和签名的巨龙升空。龙身上有清晰的八个大字:“振兴中华,唯吾责任。”

    “我感到非常震撼,好像都能听得到血管里鲜血奔腾的声音。”吴一平说。

    和吴一平一样,许多参加两岸青年联欢节的台湾青年表示,心底深处的民族情怀被触动起来。他们当中,90%以上是第一次来祖国大陆,可一路所见所闻对他们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

    两个月来,从万里长城到天涯海角,从巍巍中山陵到林则徐纪念馆,从西湖杨柳岸到悠悠黄浦江……祖国的大江南北处处留下了两岸青年的足迹。他们朝夕相处,共同感受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受着祖国大陆秀丽的山川和多样的风土人情,感受着祖国大陆现代化建设的勃勃生机。

    厚重的文化历史让海峡彼岸的青年痴迷,旖旎的山河风光让他们沉醉。一路走来,“震撼”、“壮观”和“感动”是他们使用频率最多的词语。

    初来祖国大陆的时候,台湾青年李得天感到有些惊讶:“福建的泉州、厦门和漳州等地,当地人的方言和自己的一模一样,生活习惯也尽数相同。”在参观完泉州的闽台缘博物馆之后,李得天感慨万千:“我真正理解了台湾和大陆为什么是血脉相连,骨肉相亲了。我要把我今天看到的这段历史文化告诉身边更多的人。”

    在两岸青年联欢节活动中,绝大多数的台湾青年表示,通过感受中华文化,民族意识得到激发。有台湾青年感言:在这里感受的不只是中国的根源,也是自己生命的洗礼,历史的洪流不会消磨伟大的民族精神。

    同为奥运痴与狂

    “我有机会来北京做一名奥运志工吗?”在中国地质大学举办的“共迎奥运”的主题活动中,北京奥组委志愿部培训处处长孙葆丽被台湾学生问到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

    孙葆丽告诉大家,来自台湾的朋友可通过网上报名等方式参加奥运志愿者招募活动,目前台湾地区报名担任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已经超过600人。

    “如果能当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工,那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经历。”台湾政治大学金融系的吴源宏充满期待。而台湾中山大学传播管理所的朱郁欣最大愿望,是做一名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

    “奥运是我们共同的骄傲。我一定要来感受一下。”谈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高钰彦十分兴奋。他非常希望能够来北京看奥运会,并对开幕式充满期待。

    在北京参加两岸青年联欢节的台湾学子们,与“奥运”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他们参观了鸟巢、水立方,并参加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活动。在首都博物馆,台湾青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在“两岸青年同心迎奥运”留言板上写下句句真情祝福。

    活动结束时,大家纷纷涌向馆内奥运会特许商品销售点。一时间,收银台前台湾学生排起了长队。销售点此前没有预料到如此火爆,部分商品出现了缺货。买到奥运纪念品的台湾学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兴高采烈。没有买到的同学则不停地向营业员打听哪里还可以买到奥运吉祥物和纪念品。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里,美丽的西子湖畔微风阵阵。台湾明道中学的陈家莹带来了取自日月潭的水,奥运冠军罗雪娟也取来了西湖的水。两人缓缓地将水汇聚在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容器里。这杯汇聚着两岸青年共同心愿的水,将被分装成两瓶。一瓶由台湾青年代表带回台湾,另一瓶送往北京奥组委。

    “台湾青年对奥运会竟然如此痴狂。”在泉州,作为两岸青年联欢节嘉宾的奥运长跑冠军王军霞不禁感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中,她一直被台湾青年们包围着,签名、合影……上千张用于签名的照片用完了,台湾学生们就蹲下来让王军霞在衣服上签名。王军霞说,用于签名的水笔写坏了两支,到最后手都快抬不起来了。

    “你好棒啊,真了不起……”台中市五权中学的李冠仪说的这句话让王军霞感动不已。她说,这种感动不仅仅把自己带回了赛场夺冠的那一刻,更让她感受到了来自海峡对岸的浓浓真情。

    奥运,系着两岸青年共同的梦想和期盼。

    我的未来在祖国大陆

    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我们了解大陆的途径非常有限,总觉得这边经济发展不够,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参加两岸青年联欢节之前,台湾东华大学的郑诗琴一度抱着这样的认识。参加完广东站的活动之后,她说,“这里到处都是高楼林立,不比台湾少。”台湾世新大学的学生小杜惊奇地发现,大陆也有“永和豆浆”,也有“康师傅”。这里的“好又多”超市比台湾的还要大。“这次活动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大陆蓬勃发展的气息。许多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识存在偏颇,是因为根本没有了解。台湾青年应该多来大陆走走。”

    在张家港安固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台商洪宗魁向参访的台湾学生们作了企业发展历程等介绍,并回顾10年投资祖国大陆的历程。他深有体会地表示,祖国大陆为台商提供了圆梦的机会。他的话,让许多有意前来祖国大陆寻求发展的台湾学生再一次怦然心动。

    “首次来大陆,大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出乎我的意料。我对参观台资企业很有兴趣。对未来在大陆发展,我有兴趣,也有信心。”台湾中原大学的杨光宇毫不掩饰内心的想法。台湾东南科大三年级的郑凯元在结束了对苏州的参观后激动不已。他说,苏州不但环境美,而且开放的氛围也很吸引人。自己学的是企业管理,希望将来能在这里有一番事业。

    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世博会”专题报告会上,台湾青年们热情似火,发言踊跃。报告会后,主讲人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对记者说:“对上海世博会,这些台湾孩子也是拭目以待、充满期盼的。我看到了他们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关切。”

    参与联欢节志愿者服务的屈良记得,他所服务的台湾青年学生小组,与张家港市沙洲工学院的同学进行了一场座谈交流会。会上,一位来自台湾元智大学的大四学生在自我介绍时,就半开玩笑地说要来大陆与在座的同学们竞争。“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把祖国大陆作为他们就业所要考虑的一个地方了。”屈良说。

    台湾政治大学学生吴郁瑾来到海南岛时,一直被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所包围:“从海口火车站一出来的时候,我还以为来到了台南的花莲!”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她表示,会非常关注祖国大陆的发展机会。在参观博鳌亚洲论坛会址时,台湾青年了解到闻名世界的博鳌几年前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村,不禁发出啧啧赞叹。

    在参加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浙江行的数百名台湾青年中,有100名台湾青年企业家。他们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也不忘寻找商机。活动中,杭州市青年联合会与台北县永和青年商会等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书。台湾青商总会会长许又铭表示,要和祖国大陆的青年朋友一起同心协力,互助合作,共创两岸商机。

    相聚就永远不要再别离

    自从几天前在中山市品尝了一次离别的痛苦之后,台湾花莲县阿美族青年阿旺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显得有些沉默。

    这是他第一次来祖国大陆。在一开始和大陆青年学生相处的时候,阿旺在心理上还有一些防范。随着不断的交流,这种防范早就无影无踪了。尤其是在中山市,他与几名中山市的大学生同吃同住,一起交流,一起抒发着年轻人的豪情壮志。他说,大陆同学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他。很短的时间里大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3天之后,他要离开中山。“当时,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折磨着我。大家车上车下哭成一片,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相信,那次挥泪告别的场面一生都不会忘记。”于是,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他都有点不敢敞开心扉地去交流了,“因为害怕分别会让自己难受,害怕自己再掉眼泪。”

    在这场活动中,两岸青年的每一处别离都会牵动柔肠。

    作为联欢节的志愿者,江苏的崔欢和她的两位同学,共同服务一个由30名台湾青年组成的小组。这30名青年全部来自台湾元智大学,其中百分之七十是研究生。

    愉快的4天时间一晃而过。临别前,元智大学的学生们专门给3名志愿者每人准备了礼物:一张大大的、布满了每个队员的签名和留言的卡片。淡淡的色彩,温馨的画面,配上了每个人认认真真所写的心里话。上车的时候,每个人都依次走过来和志愿者话别,感谢这些天对他们的照顾,表达着希望以后能有再见机会的心愿。

    “我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不要流泪,却最终瓦解在那一个个充满感情的拥抱中。在大巴开动的那一刻,窗口挤满了挥舞着手臂的好朋友。”崔欢说。

    就在他们返回学校的路上,手机一个接一个地响了,一句句或问候或感谢的短信跳了出来……崔欢和她的同学们被感动得又一次哭了起来。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两岸青年原来都在谈论着共同的话题,玩耍着共同的游戏,喜爱着共同的明星。我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大家血脉相连、情感相牵,彼此都不愿被那浅浅的一湾海水所分隔。出发那一刻,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多么希望时间就停在这一刻。相聚就永远不要再别离……”在日记里,南京大学的志愿者赵小康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

    或许,这就是所有两岸青年内心的真实情感。本报厦门8月2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