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9月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特刊
全国十大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二)
2007-09-01

 

    C03王乐义

    王乐义,男,66岁,中共党员,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

    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他认为,无论什么职业,都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他常说,“我是党支部书记,在三元朱村,我说出来的话、办出的事就代表党的形象,我诚实做事,群众就相信,党的一级组织就有威信,就有凝聚力!”为了兑现自己上任时让群众致富的诺言,他先到农业大学拜师学艺,带上干粮三下关东取经,经过数百次试验,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1992年,又带领群众开发成功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取得了国家质检局发放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被农业部授予国内首批“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基地”。2001年,他组织村民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引导群众争创信用蔬菜基地、信用菜农、信用企业、信用经营业户,打造了“乐义蔬菜、实实在在”的三元朱村蔬菜品牌,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现在,三元朱村的蔬菜畅销全国,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该村集体收入达3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

    王乐义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藏私,以诚待人,并和全体村民约定:“对前来参观的人要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17年间,三元朱村无偿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超过120万人次,400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王乐义的带领下,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遍了全国26个省区市。王乐义本人也拖着患了癌症的身体,先后到全国11个省、区、市无偿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行程达几十万公里。2005年8月,他冒着酷暑到新疆、青海、陕西等地指导蔬菜生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行程3000多公里,帮助那里的农民兄弟解决了大量的蔬菜生产技术难题。同时,他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授课,为当地5000多名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

    王乐义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优秀人才、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被确定为“三个代表”在基层重大典型和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典型。先后当选为党的第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王乐义作为全国“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作了巡回报告。2006年2月,“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

    C04王宁贤

    王宁贤,男,54岁,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马家镇杨家村一组村民。

    2003年1月19日,王宁贤盖新房。他同4位村民在村北砖厂北崖距地面1000多米高的半坡上取土时,突然挖出个鸡蛋大的洞,洞内有泛出青光的东西。他们看到了几个大铜鼎,与电视上宣传《文物保护法》时的青铜器一模一样。王宁贤断定是珍贵文物。他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发现了文物,紧张的是怕这事传给其他人知道会发生哄抢。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王宁贤和其他4人商议:“文物是国家的,要赶快向文物部门报告,这事要保密,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于是他们搬来土块将洞口封住,由王宁贤向文物部门打电话报告情况,其余4人则在距现场30米的地方守候。文物局的同志赶到后,王宁贤和他们一道搭梯子、架灯光、开窑口,连夜对文物进行了发掘性抢救,清理出了均有全铭文的西周晚期青铜器27件,文物被运至安全的地方后,王宁贤才放心离去。

    后经专家鉴定:这批青铜器造型完美,特别是其宝贵的长篇记事铭文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因而被誉为“旷世国宝”。

    王宁贤身为农民,而且是一位残疾人,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在面对价值昂贵的文物时,丝毫不为私利所动,没有见利忘义。有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解地问他:“文物交国家后,你一点好处也得不到,你不后悔吗?”王宁贤说:“我一点都不后悔,文物本来就是属于国家的,违法的事咱坚决不干。再说,我自小左臂残疾,国家为我发‘残疾证’,我一辈子没给国家作出什么贡献,这次发现文物及时保护、报告,就当是我对国家作点贡献吧!”

    王宁贤除发现文物,保护国宝外,还坚持同一些破坏倒卖文物的不法分子作坚决的斗争。2002年10月的一天夜里,他发现村前坡上有灯光不停地闪动,凭他多年的经验,觉得一定又是盗墓贼活动了。于是他立即叫上邻居王明锁、张勤辉爬坡前去查看,盗墓贼见势不妙逃窜了。

    王宁贤的护宝事迹经媒体宣传报道后,他被陕西省、宝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分别授予自强模范荣誉称号,被评为2003年度杰出文化人物,并受到了国家文物局表彰。

    C05王更庆

    王更庆,男,60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河北东山冶金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更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德立业,树立“以诚取誉、以信交友,倡导和谐、永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自觉照章纳税。东山公司改制8年来,无论资金多么紧张,总是按时缴足国家税款,先后缴纳税金39672万元,公司多次被邯郸市评为“纳税大户”。

    他积极引入国际质量管理模式,按照ISO1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订立规章制度,还结合该厂实际制定了优于国标的内控标准。为抓好落实,他坚持从每个生产工序入手,严把质量关。一次,公司购进一批原煤,经化验含硫量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比厂里制定的内控标准稍低,他当即低价卖出了这批煤,然后又花高价买回了优质煤,一来一去,公司就净赔了5万元,但却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

    他十分注重对客户讲诚信。一次,一个企业急需采购一批生铁,但该企业资金一时周转困难,不能马上付款,但他毅然将这批生铁发给这个厂家。王更庆经常说:“宁可让客户后悔没来,也决不让客户来了后悔。”凭着这种“诚为根、信为本”的处事理念,他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个人信誉。公司连续18年被省工商局评为守信用、重合同单位,农行连续多年评定公司为“AAA”级信用企业,2005年成为河北省第一批信用优良企业,被农业部授予“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

    他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向武安山区10所小学捐款近50万元,与13名贫困学生签订了帮扶协议,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投资240余万元,修建了小学、街心公园。出资600万元修建了“东山路”。投资7000多万元,建起了东山文化博艺园。

    王更庆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河北省十大民营科技企业家、河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C06王学诗

    王学诗,男,61岁,中共党员,山西省永和县中医院院长。

    永和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当地经济欠发达,群众生活贫困,看病就医十分困难。1984年,王学诗担任永和县中医院院长不久,就出台了这样的规定:农民可以到秋收后,卖了玉米再到医院还上半年的欠款。从那时起,永和县中医院就因“农民背着半袋玉米就敢来看病”而声名远播。王学诗常对医院工作人员讲:“老百姓的要求就是少花钱、治好病,心中有这‘两杆秤’,就知道该怎么为农民看病了。”医院坚持“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能门诊不住院”、“新药少用,贵药不用”和“低收多诊”的诊治原则。医院用药主要都是10元以下的药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常用的一些疗效好、价格低的老药,现在依然是医院的常用药。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只有80多元,远低于一般县级医疗机构的平均费用。一个外地来的医生在永和县中医院工作几天后说道:“这里的人怎么敢拿着5元钱就来看病?”

    永和县的老百姓都知道,在中医院看病可以免挂号费,不用预交押金;经济困难的患者,医院还会给予相应的医疗费用减免;医院设有土灶,免费提供锅碗瓢盆,帮助解决农村病人和陪侍人员的“吃饭难”。全院医务人员坚持7小时轮班工作制(全天候坐诊),医院休息日和节假日与往常一样为病人服务。每逢过节,医院还包饺子、送营养品给住院的病人。

    永和县中医院在贫困县创造了年接诊人次超过全县总人口数的纪录,并使医院发展成为目前全省唯一一个年业务收入超过当地所有医院的中医院。2006年,全年业务收入达到214万元。但由于赢利很少,加上财政差额拨款,多数职工只能挣到基本工资。为了节省开支,包括打扫卫生等许多工作在内,都是医院工作人员自己动手。尽管条件艰苦,但中医院没有出现一例医生私自卖药赚“外快”的现象,遇到经济特别困难的病人,医生们还会自掏腰包。

    王学诗同志1995年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赵雪芳式的白衣战士标兵称号,3次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医院院长,并被评为山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C07王荣华

    王荣华,女,45岁,吉林省吉林市王荣华体彩诚信投注站负责人,原吉林市凤凰彩票投注站销售员。

    2005年3月5日,王荣华照常来到投注站上班。她熟练地打开彩票终端机,惊喜地看到显示——全国联网7星彩第05024期500万元特等奖全国共两注,其中一注出自吉林省吉林市她工作的这个投注站。看清中奖号码后,更是让她激动万分,这是彩民高女士委托她每期必买的号码,而这张中奖彩票此刻就在自己的衣兜里!她立即拿出来仔细地核对了几次。没错,就是这张彩票中了!此刻,她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把中奖彩票交给得主。她立即给高女士打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当投注站放完庆祝产生巨奖的鞭炮后,前来购买彩票的人越来越多,她十分着急和紧张,边给彩民打彩票边不停地给高女士打电话。电话终于通了,王荣华把声音压得很低:“高女士,我是第04458号体彩投注站销售员,有急事找您,请马上来一下。”40分钟后,一个自称是高女士丈夫的人来取彩票,因为不认识他,王荣华没有给他,直到高女士来,王荣华才毫不犹豫地将彩票“完璧归赵”。

    王荣华出生在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她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坦诚做人的品行对她的教育影响很深。她说:“诚实、善良是父母给予我的最宝贵财富,这财富一辈子也用不完。”诚信的家风打造了王荣华诚信的品德,无论做什么工作,她都能恪守诚信。“干一行就要守一行的职业道德。”

    王荣华于2003年12月来到彩票投注站上班。虽然每月只有350元钱的工资,但她很敬业。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或残疾人来买彩票时,她都主动热情地迎来送往。有时候,彩民将手机、眼镜或彩票落在投注站,她都妥善保管,及时送还。有一位打工仔到该投注站买彩票,中了6000多元,但因为身份证丢失来不及补办,就让她代为领奖,领完奖后,她把奖金如数交给了打工仔。事情传开后,许多彩民定期往该投注站存钱,让她帮助代买彩票。

    王荣华说,当她把代买的彩票交给高女士时,她根本没有去想儿子复员一直未能安置工作、家中还欠有2万多元外债,更未产生过将奖金占为己有的念头。事后,尽管有人说她傻,还有人说花500万也治不好她的脑袋。而她却说:“人穷不能穷了志气,不属于我的东西,我绝对不能拿。拿了不该拿的钱,就会心里不安,如果这样,有钱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将来再碰上这样的事儿我还会这么做。”

    王荣华2005年被吉林省整顿和规范市场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会授予推动吉林省诚信建设十大突出贡献人物称号。

    C08王新生

    王新生,男,54岁,中共党员,宁夏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

    王新生坚持踏实做人、诚信为本、依法经营的理念。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过程中,他组织开发建设了北安经济适用住房示范小区、民族运动会运动员村、新世纪花园建筑节能示范小区、清水湾国家级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目、宁夏建筑学院、吴忠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具有民族特色和“宁夏住宅”品牌的建筑项目,完成总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为国家上缴税金9600万元。

    王新生重视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运用,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他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身体力行,带头遵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考核办法,在工程发包、承包、材料订货等重要环节,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他积极投身于社会事业。在他的倡导下,集团向社会公益事业、公共事业和贫困学子捐赠达300多万元,在公共设施投资1300万元。

    王新生先后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建设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当选为银川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C09王燕丹

    王燕丹,女,39岁,中国福利彩票广东汕头市投注站负责人。

    500万元人民币,足以检验一个人的心灵美丑。在广东省汕头市,就有一个人在500多万元面前毫不动心,其见财不贪的诚信美德在当地广为传颂。她,就是汕头市澄海区红百合福利彩票经营站负责人王燕丹。

    2005年12月26日傍晚6时许,王燕丹投注站里的彩票终端机收到了省福彩中心发布的开奖通知,“南粤风采36选7”第764期开出的一注500万元大奖,就出自王燕丹的投注站。当她仔细校对了该期开出的中奖号码,记得这是当天下午一位老彩民柳先生赊账所买的一注复式彩票,购彩金额480元至今仍欠着。依照中奖结果,该张复式彩票总奖金达504万余元。王燕丹在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在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了柳先生。当柳先生赶到投注站得知自己中了500万时,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王燕丹的投注站中得500万元大奖后,不少彩民询问是谁中了奖:“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是不是熟客?”面对彩民的种种猜疑和询问,王燕丹始终保守着中奖者的秘密。后来媒体通过柳先生报道了她的事迹后,有人这样问:“彩票是赊账买的,当时就在你手中,有没有想到‘私吞’中奖彩票?”王燕丹感到十分奇怪:“彩票是谁买的就是谁中奖,我从没想到要将中奖彩票占为己有。”

    2001年,王燕丹下岗后就开了红百合福彩投注站。一直以来,王燕丹以她的诚信经营为投注站招揽了不少顾客,不少彩民经常打电话投注。这种赊账投注的方式,如果经营者稍有贪念,完全有机会将奖金据为己有。然而,几年来,这种不昧大奖的故事经常在王燕丹的投注站上演:2005年第05252期双色球1注47万元的二等奖落在王燕丹的投注站,这张中奖彩票也是电话投注,当时王燕丹想也没想就打电话通知彩民前来领票兑奖。彩民对她十分信任,不少铁杆彩民甚至把大笔款项寄放在她的投注站,在投注站开了专门买彩账户的就达100多人。如今,王燕丹的投注站经常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投注站的营业额在当地名列首位。

    在经营上,王燕丹在500多万元面前以其平常心和坦荡行为坚持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的理念;生活中,王燕丹同样以其默默的行为,践行一个平凡人的诚信人生信条。坚持本分做人、诚信做人,是王燕丹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她经常帮助邻居单身老人搞卫生、对流落街头的外地人赠钱赠物,上市场买东西碰到人家多找给她钱时,也会马上送还人家。在家里,她全力支持身为公务人员的丈夫勤奋干事、诚信干事、干净干事;经常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助人为乐。四周邻里都夸王燕丹一家是和睦之家、诚信之家、幸福之家。

    2006年1月,王燕丹的投注站被广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授予全省首个福利诚信投注站称号;2006年12月,王燕丹被评为广东省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十佳杰出人物。

    C10文花枝

    文花枝,女,中共党员,25岁,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员,现湘潭大学学生。

    “我是导游,先救游客!”中国女孩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

    2005年8月28日,陕西洛川,一场旅游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危急时刻,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线光束,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看到生的希望。事后许多亲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其实,在这起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但重伤的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当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时间里,她多次昏迷,但只要一醒过来,就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她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

    由于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她才20多岁,正是一个女孩最宝贵灿烂的青春年华。半个多月后,得知自己失去了一条腿的残酷事实,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流泪的花枝流泪了。但几分钟后,再抬起头的她眼里已没有了泪水。也就是从这天起,花枝还是像从前那样,总是用微笑面对一切。

    文花枝一直是一个用真诚和微笑对待游客的阳光女孩。她常说:作为导游就是要把游客当成朋友和亲人。每带一个团,她都按事先的承诺服务;每到一个地方,她都提醒游客购物要谨慎;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先安排好游客,自己最后才吃。游客称赞,她是我们人品上的“导游”,是我们职业道德的“导游”。

    2006年,文花枝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C11叶文玉

    叶文玉,女,61岁,贵州省都匀市夕阳红敬老院院长。

    1998年11月份,有几个人在都匀市郊区办起一家民间养老院。由于入不敷出,2000年3月,几名承办人宣布散伙。虽然部分老人回家投靠了子女或亲戚朋友,但还有5位老人无处可去。叶文玉看到老人孤苦无依的状况,主动去养老院,真心诚意地向老人们作出承诺,要尽自己一生的精力把养老院继续办下去。她为老人义务洗衣服、煮饭,精心地照顾老人,使老人们感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终于有一天,留守的5位老人经过讨论一致决定,请叶文玉来当“夕阳红敬老院院长”。

    自从接手敬老院后,叶文玉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敬老院的老人身上。那时,敬老院的条件非常差,基本无资金投入,仅有的来源也只是从州、市有关部门那里得到捐送的一些棉被和其他的生活用品。2002年,她又与前夫离婚,亲人分离。面对困难和挫折,叶文玉信守承诺,从不退缩。她为养老院的生存和入住老人的生活,日夜奔波操劳。她把老人当作亲人,与老人们融洽相处,不嫌脏、不怕累,为入住老人擦洗、喂饭,帮老人看病、守夜、送终,替老人的儿女尽孝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被叶文玉的坚守承诺的执着精神和勤劳善良的爱心所打动。她周到耐心的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好评,入住的老人安心,老人的家人放心。

    经过几年努力,叶文玉开办的养老院社会影响逐步扩大,不少老人慕名来到她的身边。目前,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发展到50多人,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的也有70多岁,多半都是行动不便,或者智障的老人。尽管养老院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老人管理和护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叶文玉表示一定会信守承诺,只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有老人们的信任,她就将继续把敬老院开办下去,让老人们安心颐养天年。

    2005年,叶文玉被贵州省黔南州评为十大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C12 白凯

    白凯,男,47岁,中共党员,贵州省中八劳教所纪委监察室主任。

    1978年1月,白凯和唐志(烈士,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为保家卫国,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入伍。入伍参加集训不到一个月,唐志首先接到了上前线的通知。分别的那天,曾经无话不谈的他俩一时相对无语。沉默了许久,白凯与唐志相互承诺:“兄弟,当兵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兵。今后,我们不管是谁活着走下战场,都要时常去看望对方父母……”

    在战斗中,为掩护大部队撤退,唐志英勇牺牲了,白凯活着走下了战场。1979年11月,白凯复员回到中八,到家稍事休息后,马上赶往唐志的家中看望老人。开始时怕老人承受不起这个打击,他说唐志失踪了。见实在瞒不过去,白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紧紧抓住唐志母亲的手说:“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儿子……”说罢,这个面对死亡心不跳、腿不软的硬汉,禁不住泪流满面。

    从此以后,为使唐志父母享受到天伦之乐,白凯一有空就带着家人或邀约其他战友一起到唐志家看望老人,帮忙做家务。每逢节假日,他更是一定要到“唐妈妈”家陪伴老人,和老人聊聊天,给老人做几顿可口的饭菜,尽量让老人开心、快乐,履行“儿子”的义务。这一做就是20多年!2003年,“唐爸爸”去世时,白凯和他的战友忙前走后,全部操办。事后,“唐妈妈”动情地说:“虽然唐志早早走了,但有这么多‘儿子’给老头子送终,唐志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十分安心。”“唐爸爸”去世后,白凯担心“唐妈妈”孤独,便坚持接“唐妈妈”和自己一起住。但“唐妈妈”认为,白凯过去负过伤,身体不是很好,现在她还能照顾自己,不忍心给白凯添麻烦,硬是不来。白凯尊重“唐妈妈”的选择,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诺言,一如既往地倾尽“儿子”的义务,一直照顾着“唐妈妈”。白凯在硝烟中“一诺千金”的事迹经贵州电视台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