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9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文化周刊
在“花样美男”与“粗口硬汉”扭扭捏捏骂骂咧咧赚取收视率的时候
许三多让真英雄回归荧屏
2007-09-10
本报记者 吴晓东

    眼下荧屏“军人英雄”语录摘选

    石光荣:“我要你站起来!”——《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云龙:“剑客面对高手,即便明知是死,也要有拔剑的勇气,与对方亮剑。”——《亮剑》

    常发:“骑马挎枪走天下,马背上有酒有女人。”——《狼毒花》

    许三多:“安静,安静,只有风只有我,我一直在飞,一直在飞;人前的眩晕和说不出的苦处,这就是成功的味道吧”。——《士兵突击》

    “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都热衷利用现代技术声光电作用感官,而《士兵突击》却在拨动人的心弦。新英雄主义的回归,这就是它强大力量之所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桂林说。

    电视剧《士兵突击》从网络火到荧屏,在帅哥都在待业的影视圈,“傻根”许三多竟成“阿甘”式的当代中国偶像男。该剧不仅给观众提供了一连串有关人生哲学的话题,也成为电视剧管理者、创作者、评论者关注、总结的对象。近日,《士兵突击》研讨会在京举行,围绕着许三多这个内向木讷的农村兵和他那些冒着傻气的人生哲学,各路专家展开对当下荧屏创作中真男人、真英雄和新英雄主义的反思。

    军绿可否救赎男色时代

    许三多何许人?一个在乡下长大的“龟儿子”,当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掉那个难听的“龟”字。脑子不开窍还天生一副熊样儿,又冲动又鲁莽,当了兵,闯了祸,被所有人视为空气。后来开始发愤图强,最终成为全军的“兵王”。曾几何时,这又土又憨起点又低的“许木木”一不留神就成为时下最新版的“平民偶像”:女人们迅速组建“许三多后援团”,号称“两岸男人全不顾,嫁人只嫁许三多”;男人们喊出“像女人爱裴勇俊一样爱许三多”的口号;还有“突粉”不厌其烦地总结出许三多的20种“偶像”气质;“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许三多的这些台词,成了今日挂在年轻人嘴边的流行语。

    在这样一个花样美男横行的时代里,在一片被军旅题材“戏不够爱情凑”搞坏了胃口的质疑声中,在“只有明星没有剧情”的荧屏上,几个灰头土脸扛枪玩命的爷们儿就这么红了,而且红到发紫,红到有网友宣称“2007年夏天,我们集体中了《士兵突击》的毒。”

    随着选秀节目在荧屏的泛滥,我们的眼睛几乎已经习惯了那些浓妆艳抹、细皮嫩肉的“好男儿”形象,对他们动不动就被自己感动得梨花带雨的柔弱,也开始变得见怪不怪。可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里,我们看到的却是花样男孩之外的一群爷们儿,他们为这个色彩纷呈的阴柔时代带来一抹阳刚的军绿,犹如我国上个世纪50~60年代黑白电影中的男主角:刚毅、乐观、集体主义、不畏牺牲——今日驰骋荧屏,成为一代人青春记忆中的精神偶像。

    这几部军旅大戏中,《士兵突击》犹多可琢磨、可细品之处——戏里讲了很多东西,关于执著,关于信念,关于成长,关于蜕变的痛楚。那种军人之间的承诺,男人之间的较量,朋友之间的关心,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网友“沉默战士”在博客里发出建议:“有空儿的话,去看看《士兵突击》吧,如果你是军人,它能热血,如果你不是军人,它能补钙。”

    军旅硬汉未必满口脏话

    就在一群“另类硬汉”霸占荧屏,满口脏话骂骂咧咧地赚取收视率时,许三多们却用他们犯过傻,闯过祸,惹火过上司,替同伴出过头的琐碎经历,轻易接上中国的地气,被专家认为是“实现了新英雄主义的回归”。

    《士兵突击》导演康洪雷曾说,许三多就是他要塑造的中国式偶像:“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许三多那样的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就像铺路面,光有沙子不行,还要有鹅卵石,铺在最下层,这样路面才会结实。”

    英雄不一定非得做了惊天动地的事,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而已。这个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英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说:“很多老军人谈到最近流行的军旅英雄时发出异议——塑造满身缺点、满嘴脏话的英雄容易,这样的性格也确实能吸引人,但这不是军人的本质。”

    正在央视8套热播的19集电视剧《缉毒英雄》中,“硬汉小生”石凉也如愿以偿“英雄”了一把:扮演云南缉毒警察、一级英模吴光林烈士。说起对荧屏硬汉的感觉,石凉认为,石光荣、李云龙那样的英雄形象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反映,但不能成为荧屏创作的主流。石凉心目中的英雄,恰恰是像吴光林这样心胸博大、有情有义的普通人。

    有网友说,20世纪的荧屏英雄,说话犹如念诗,见美女不动声色,可谓虚假;21世纪的荧屏英雄,开口就骂娘,动辄就拔枪,见了美女抱着啃,同样是个假——好像是贴了胸毛的男人,空有皮囊没有魂。从“高大全”的毛病到“反高大全”的思潮,今天看来,其实都是一回事——思想空洞,得不到观众理解和共鸣。21世纪的“英雄剧”,注意力要更多放在表达人物的真实思想上,而不是靠形象,靠粗口来塑造“英雄人物”。

    英雄情结期待集体释放

    “我们少儿时期都有一种崇高光辉的梦想,但是随着我们长大了,能力变强了,却开始怀疑、取笑自己儿时的无知,我们觉得是自己长大了、成熟了,而实际上是我们的眼睛变得不再纯净,我们的心变得不那么扎实了。”看过《士兵突击》后,一个基层连队指导员如是说。

    近年,荧屏军旅题材出现“井喷”行情,有人把2005年称为“《亮剑》年”;把2006年称为“《暗算》年”——以此类推,今年就是“《士兵突击》年”了。在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张育华教授看来,《士兵突击》创造了用写实文体成功讲述寓言故事的奇迹:“在铺天盖地的物质压迫和前所未有的精神缺失的当下,一群充满血性,充满灵性的迷彩军人,给观众送来侠肝义胆的英雄世界”。

    拍摄600多部影视片,塑造20多个军人形象之后,军旅演员孙洪涛终于真正过了一把“英雄瘾”——在18集电视连续剧《彭雪枫》里扮演富有传奇色彩的抗战名将彭雪枫。经过转战10多个省的80多天拍摄,孙洪涛自称经历一次英雄的凤凰涅。孙洪涛说:“我不反对多元化的娱乐形式,但我拒绝做庸俗低下和不负责任的娱乐明星。在物质娱乐时代,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奉献主义明显缺失,而充满崇高感的军旅电视剧可以带领人们走向精神家园,重燃内心激情。”

    时隔5年,孙海英再一次和石钟山的小说结缘——9月11日,28集电视剧《走出硝烟的男人》登陆央视,演绎了一个三代铁血军人的传奇故事。三代人均有着一段传奇的爱情经历,血与火相随,爱与恨相伴。生生死死,如泣如诉。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贲张着中国军人的铁血精魂。剧中男主角依旧大嗓门,没文化,颇有当年“石光荣”之遗风。看来,孙海英的英雄梦距“梦醒时分”还有段日子呢。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