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9月2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春热线
职场尴尬:电梯里的上下级
2007-09-20
米芫
    

    不到半分钟的相遇让他头疼10年

    坐电梯从1楼到8楼,这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却让李欣整整头疼了10年。

    “病根”发生在他刚进公司的时候。一天下午,李欣接了个电话,说是客户那边出了些状况,要他飞速赶到。这可是李欣的第一单生意啊!放下电话,他火急火燎地把一堆文件塞进公文包,拽过风衣,一路小跑冲到了电梯口,按住了向下的按钮。

    “8”,显示屏上的这个数字跳了两下,电梯门开了。李欣走进去,一抬头,吓了一跳:“赵……赵总好。”在公司,赵总可是绝对的“一把手”,说一不二。而且,他还经常作为优秀企业家的代表,出没于各种电视访谈节目,几乎成了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电梯门一关,在这个不到两平方米的局促空间里,就剩下李欣和赵总两个人了。

    “你好。”赵总微笑着朝李欣点了点头。

    一来一往之后,又轮到李欣开口说话了。可是,该说点儿什么呢?他心里默默盘算:说“您这是上哪儿去啊”好像不太合适,领导的行踪关我什么事;夸夸“您今天显得特别精神”貌似也有点儿过了,人家领导八成都不知道我是谁呢,套什么近乎……

    无数个念头在脑子里闪过并且被迅速否决,李欣忍不住责怪自己“内存太小”,脑力不够。“7,6,5……”他默念着屏幕上显示的楼层数,拼命地想着对策。

    空气中充满了紧张与尴尬。

    鬼使神差地,李欣突然冒出一句:“您这是出去呀?”

    “嗯。”赵总还是这么惜字如金。

    李欣简直快要崩溃了——又轮到他说话了,怎么办啊?!

    盯着不断下降的数字,保持微笑,这是李欣当时唯一能做到的。“3,2……”终于忍到“1”了,他仿佛得到特赦令一般,一下子松了口气。“赵总,那我先走了。”直到现在,李欣都搞不清当时这句话到底说得恰当不恰当,反正直觉告诉他,要走了,得跟领导打个招呼。说完这句话,他慌忙向外冲去。

    万万没想到的是,电梯门的反应远没有李欣的动作快,“咣当”一下,他撞在了门上。“噢,赵总,对不起。”这话一说出口,李欣就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没关系,没关系。”赵总也没反应过来,只是下意识地使用了“对不起”和“没关系”这个固定搭配。

    电梯门开了,李欣逃命似的冲出公司大门,一头扎进路旁的出租车里。从此之后的10年,这个段子在公司广为流传,而李欣呢,却再也没走进过写字楼的电梯间。

    坐电梯还是爬楼梯要视情况而定

    苏晓的办公室在4楼,对她来说,坐不坐电梯要“视情况而定”。

    她要视的这个“情况”,就是尽量避免在电梯里遇见不熟悉的同事。

    每次走到公司一层大厅的时候,苏晓的神经就高度紧张起来,眼睛也格外忙碌:先要看看电梯口有没有人——如果没人,她就会走过去搭电梯上4楼;要是有人,则需要判断一下这个人跟自己是否足够熟悉——熟悉的话,凑过去一起坐电梯上楼,如果仅仅是点头之交,那她宁可自己去爬楼梯。

    当然了,在整个的观察和判断过程中,仅仅注意到电梯口是不够的,还要留神“外围”。有时候明明没人,可等电梯的工夫没准儿就冷不丁走过来一个,不认识的还好,怕就怕那种知道应该说话但又不知道说什么的,更难受。每当这种时候,苏晓总是在打过招呼之后借口落了东西在车里,转身离开。

    下楼的“情况”也一样需要判断。但有所不同的是,上楼要注意观察电梯外面的人员情况,而下楼则要根据楼层显示屏上的数字来分析电梯里的情况,难度更大。

    在苏晓的公司,核心领导都在顶层办公。每每见到电梯升至顶层才开始往下走,那一定是有大领导要出门了。如果赶上这种情况,苏晓和她的同事们总是很默契地相互对视一下,然后不约而同地提议“走楼梯”。

    “挺累的,”苏晓直言不讳,“但总比关在电梯里没话找话强吧。”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她还找来了理论依据:“你知道人际距离的说法吗?45厘米之内的是亲密距离,46到76厘米叫个人距离,是熟人和朋友在交往中比较合适的距离,如果不够熟悉,起码要相距1.2米才不会感觉不舒服。”

    “我特有体会,就算是平时很说得来的朋友,一起进了电梯间,也经常会觉得很别扭,不知道说什么。”苏晓说,“所以呀,不光是为了躲领导。电梯这么个密闭的空间,又那么狭促,跟个不熟悉的人待在一起,多尴尬呀。”

    实在不行就掏出手机假装发短信

    刚来公司的时候,小婕也有“电梯恐惧”。

    那次,小婕在电梯里跟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狭路相逢。“看样子,这家伙肯定不是一般人。”她心里这么想,但又实在不认识眼前这个人,就只好点头微笑说:“您好。”

    中年男子倒是相当和蔼:“个儿真高,你有一米七吧?”

    “嗯,呵呵。”小婕挺高兴。

    “新来的?哪个部门?”中年男子很善于聊天。

    “对,我今年刚毕业,在公关部。”

    “哦,老庞的部下!”他顿了顿,“哪个学校的?”

    小婕报出了自己的母校,顺便把专业也说了。中年男子频频点头:“不错嘛,好学校。噢,你们系主任是我哥们儿呢。”

    “是吗?!”小婕感叹了一句,之后忽然发现一直是对方在提问。她觉得出于礼貌,自己也该主动提问:“您是……?”

    “我叫周榕。”

    “哦……”得到这个回答之后,小婕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了。

    电梯还在继续上升,可气氛突然间冷了下来。小婕看着眼前这个人,急得干瞪眼,就是找不出话题。好在熬了没一会儿,电梯门开了。

    进了办公室,小婕马上问坐在旁边的同事:“咱公司有个叫周榕的人,刚才跟我一个电梯上来的,他是干吗的呀?”

    “天哪,他可是咱公司的‘牛人’!”同事大惊,“你连他都不认识?咱们这儿一多半的客户,都是冲着他来的。”

    小婕有些后怕:幸亏没说什么不该说的。不过,“周强人”报出名号之后,自己居然没反应,人家肯定觉得特没面子。还有,那段冷场,简直太尴尬了。

    在那之后,小婕一度特别不愿意坐电梯,但公司楼层实在太高了,21层,要是每天上班爬楼梯,估计还没开始工作就累趴下了。

    小婕向一些朋友抱怨,他们建议她主动出击——做做功课。首先是认人,尤其是公司里的关键人物,见到脸就得对应出名字、部门和职务,准确率必须100%;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准备一些家长里短的开放式话题,以备不时之需,比如,“今天天气真好/真热/真阴/真冷啊!”“我来的时候特堵车,您呢?”“你怎么瘦/胖了?”“今天衣服真漂亮!”等等。

    实践了一段时间,小婕果然已经不像当初那么恐惧坐电梯了。“现在比那时候好多了。硬着头皮逼自己没话找话,习惯之后就不觉得太难受了。”小婕眨眨眼,“实在不行了,就掏出手机假装发短信呗。”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