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9月2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汽车周刊
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是什么?
——专访奔驰首席环境官科勒
2007-09-27
本报记者 武卫强
    Kohler科勒,奔驰汽车公司首席环境官,是记者采访到的第一个汽车企业的首席环境官。这个职位在国内汽车企业中鲜有耳闻,在过去没有“权势”,现在却地位“显赫”。

    第62届法兰克福车展一大看点依然是环保,无论是“老瓶装新酒”的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车,还是依然跋涉在梦想边缘的氢能源车、燃料电池车,代表各个发展方向的绿色环保汽车集体亮相,展示了各公司的最新研发成果,其中奔驰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主题为“激情与责任”的奔驰展台推出了18款环保车型,计有柴油混合动力、清洁柴油技术以及“汽柴联姻”驱动等一系列最先进的环保节能技术。科勒对此颇为自豪,他说:“奔驰在环保节能方面的卓越表现,将使我们甚至整个汽车工业走得更远。”

    奔驰的环保战略将分为四个阶段,在科勒看来,首先还是传统驱动系统的技术改进,以及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推广,其中清洁柴油技术是奔驰现阶段最重要的环保技术。科勒说,该技术是由克莱斯勒和奔驰共同开发的,“专利完全属于我们,不过,基于促进汽车环保技术整体发展的考虑,我们已将它提供给我们的竞争对手了”。

    科勒介绍,为确保清洁柴油技术能达到最佳状态,需要使用含硫量低于15PPM的清洁低硫柴油。按照相关规定,到2009年,欧洲所有国家的柴油都要达到15PPM这个水平,目前,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柴油都已经达标。

    柴油含硫量在2006年就已经达到15PPM水平的美国,是奔驰推广该项技术的主战场。科勒说,丰田的混合动力驱动技术在美国市场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丰田技术在性能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同时油耗方面也欠缺达到更好水平的潜力”。他说,奔驰的清洁柴油技术在美国推广已近一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不久后将面向欧洲推出。

    在确保现有产品能够升级之后,奔驰的第二步战略是要推广“汽柴联姻”驱动技术。这是奔驰在内燃机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它通过创新的可控自动点火技术、燃油直喷技术和涡轮增压器,融合了汽油机的大功率以及柴油机的强大扭矩和燃油经济性特点。使用“汽柴联姻”技术,发动机启动和全速运转时采用传统火花塞点火方式,而在中低速运转状态下,发动机则自动采用可控点火技术,实现类似柴油发动机的高效燃烧,实现了让汽油以柴油机的方式来燃烧。

    作为本届法兰克福的一大亮点,奔驰F700是首款配置“汽柴联姻”驱动技术的概念车。这个5.17米长的庞然大物虽然只匹配了一台1.8升的四缸发动机,但性能可与奔驰S级轿车的3.5升V6汽油机或3.0升V6涡轮增压柴油机媲美,可实现450牛·米的最大扭矩和258马力的最大功率,而百公里油耗只有5.3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仅为127克/公里。

    科勒介绍,F700概念车的动力系统是奔驰自行独立开发的。当然竞争对手也有一些类似技术的开发,“但我们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大众开发的技术需要使用合成燃料,而我们只需使用市面上随处可见的普通汽油”。此外,F700的尾气处理过程是从发动机内部开始的,而不要等待尾气排放时才处理”。

    计划在所有车辆上装配“汽柴联姻”技术的奔驰,第三步战略是推广燃料电池驱动技术,也就是氢能源车。对宝马力推的氢能7系轿车,科勒认同“这是一个虚伪的过渡产品”的说法,“我们也曾经尝试过在内燃机中实现氢气的直接燃烧,不过10年以前我们就放弃了这种努力。”其中的原因是,尽管氢气在内燃机里燃烧所达到的效果,相当于一个柴油发动机,但生产氢气要耗费很多能量,而且生产过程会排放相当多的二氧化碳,甚至超过今天正常发动机的排放量。显然,这对于环境保护没有好处。“我们选择把氢气与燃料电池组合,可以弥补直接燃烧氢气所带来的不足。”他透露,到2010年,奔驰新一代氢能源车将实现量产。

    科勒介绍他们环保战略第四步是有限制的发展电动车。“比如说在大都市中,在距离不是很长的两地之间,专门建立一条使用电池驱动车型的线路。目前已经对一些smart车型进行了改装,开始了在这方面的尝试。

    就发展绿色环保汽车而言,目前流行的几个发展方向是柴油技术、混合动力、氢能源车、电池驱动。以奔驰、大众为代表的欧洲汽车企业主推的还是柴油技术,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主推的是混合动力车,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远景目标,从奔驰、宝马到通用,都瞄准了氢能源车。至于电池驱动技术,前景并不明朗,倒是国内的比亚迪信心十足,扬言要依靠发展电池驱动来颠覆传统汽车制造技术。

    那么,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是什么呢?看看再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