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旅游周刊
带什么样的胃去旅行
2007-10-19
高翃凌
    

    出门在外,看风景固然重要,但吃饭更是头等大事。讨论一下我们中国人带什么样的胃去旅行,其实是一个有意思的题目。

    就我的观察,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类人。第一类我们不妨称之为乡土派—他们不仅有一颗中国心,更有一个中国胃。中国胃里,除了中餐,根本没有世界其他各国饮食的位置。别管你是法国大餐,还是日本料理,在他们那里,全都成了“怪味儿”和“不顺口儿”。这恐怕是乡土派人士对西洋或东洋美食最委婉的评价了。而什么又是“顺口儿”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姥姥做的炸酱面,也可能是奶奶烙的大煎饼,或者是妈妈蒸的小笼包,还有麻婆豆腐,甚至是王老先生的臭豆腐。

    要想鉴别一个人是否有一个中国胃,其实很简单,只要打开他们的行李,看看里面有没有两样法宝—榨菜和电热水器—就知道了。乡土派们就是那些每每在异国看见中餐馆的红灯笼,就几乎要热泪盈眶的人。而每当同伴们被凉水和奶酪折磨得痛不欲生时,真正的乡土派就会适时地拿出他们的这些“独门暗器”,在众人充满艳羡的目光中,泡上一壶香片或是龙井,把榨菜加入面包或白粥里。

    另一类人我们可以叫他们国际派,他们全是些饮食文化上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坚信:在罗马就该吃得像个罗马人。他们把旅行变成了一场美食探秘甚至是冒险。他们每到一地,非当地美食不尝,非当地餐馆不入。而他们也总能找到嘈杂而充满陌生语言,却饭菜飘香的当地小饭馆;他们能坐在外国古城的小酒馆中和当地人推杯换盏;他们会在大巴扎烟熏火燎的小摊子上大嚼烤肉……这些“国际战士”人数不多,但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壮无比、适应力超强的胃,那里往往装着从河豚到鳄鱼肉,从树皮到苔藓等各色我等闻所未闻的“美食”。

    这些“美食”是国际派旅行收获的重要组成部分。待旅行归来,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提起那些让我们大跌眼镜的食物。在我们的惊叹声中,淡淡的笑容会在他们的脸上浮现。说实话,国际派们从心里有些看不起乡土派的作为,他们总觉得那样的做法有些没见过世面的嫌疑。

    而更多的人,则在这两派之间摇摆不定。当我们刚到一个地方,往往对那些新鲜的饮食充满了尝试的热情,但在经历了一系列诸如辛辣、干涩、寡淡、油腻的洗礼后,就会害上饮食思乡病。于是,我们在阴雨绵绵的英格兰,怀念家乡的热汤面;在吃健康清淡的日本料理只能吃到七分饱时,渴望来一锅红烧肉;在被浓郁的印度咖喱几乎熏晕了头的时候,又回忆起爽口的荠菜馄饨的味道……

    要知道,这是我们祖先遗传下来的饮食基因在作怪,要改也真不容易。所以,中餐馆才会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中国留学生一出国,往往能练得几手好菜,还能时不时在外国同学面前一展“国威”;而有些客居异国半生的华人依然要去中国超市买豆豉、大料。

    很想问各位:你有一个怎样的胃?又打算带一个什么样的胃去旅行呢?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