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汽车周刊
卢锋——
汽车企业服务新农村是大势所趋
2007-10-25
本报记者 王超
    在不少乡村的道路上,来来往往呼啸而过的,还是沾着泥土的三轮车或四轮车;村头打谷场上,拉着农作物的拖拉机“突突突”喷着黑烟。尽管汽车已经进入城市家庭,但让刚刚洗脚上岸的农民兄弟接受这样的大件商品,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考虑到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状态,许多汽车企业对这一领域还只是浅尝辄止,虽然已有企业在农村市场获得丰厚回报,但折戟沉沙的也不在少数。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何服务新农村,开拓和发展这个广阔的市场,为农民制造更多、更好适销对路的汽车,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交通和运输需求,成为每一家汽车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针对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课题,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卢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国的农村用车经历过阶段性的发展和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农村经济处在新的萌动中,农村的运输以人力、畜力车、手扶拖拉机居多。进入90年代,农村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三轮或四轮农用车兼顾着客运,自加顶棚或在货厢里放几条板凳就可以载人。2000年前后,在城市里报废的卡车,农用车改装后的中巴车,微型车、微型面包车等也出现在农村运输中。

    卢锋认为,当时的农用车,满足了农村短途运输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农村的小城镇化或半城市化进程将会加速,农村道路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摆脱了毛驴拉板车时代的农村市场,更渴望多用途的适宜农村用的汽车新产品。

    卢锋表示,作为当前广大农村最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农用车,由于能源的紧缺、排放污染环境,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被迫实行“升级换代”。一部分农民有钱了,也愿意购买品质更高的汽车。

    更为重要的是,中央实施农村经济建设新政,也使农村发生着巨变。200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继续锁定“三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一个纲领性的执政思维。这一执政思维,进而促动了对商业逻辑的重新诠释。

    “汽车企业有责任将真正性价比高的农村用车推到农民朋友面前,成为现行农用车的更新换代产品,进而解决现阶段农民用车的大问题。”卢锋认为,汽车企业谋动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大势所趋。要让广大的农民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汽车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果。开发农用专用车,是市场赐给企业的机遇,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

    卢锋告诉记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耕作带来的收益比例并不是很大,而新的增长点主要集中在运输上。可以说,多种经营在广大的农村方兴未艾。因之,新农村市场对多功能变形车和专用车的需求不断升温。“增加农民在流通领域的收益,做专业的运输汽车。这给我们带来了机会,要利用我们的技术积淀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两年前,“东风汽车”就开始着手开发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系列轻型车。没有经验可循,“东风汽车”就探索着去做,挤出有限的资源,关注、服务新农村建设。

    国家每年要花上亿元资金在农村修建沼气池,由于清修困难,或者使用不当,往往只用了一年,第二年就废弃,浪费很大。

    针对这一现状,如何再次变废为宝?卢锋说,“东风汽车”的研发人员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一种清洗沼气池的专用服务车。这种环保、节能的多功能沼气服务车,采用专业的沼液真空抽排罐,专用的沼液高泡喷洒设备,专利的沼池粗渣清除装置,不仅能抽出池底淤泥,还能捞出池内粗渣。多功能沼气车一经推出,大受欢迎,其设计开发还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首肯和支持。

    对于怎样有的放矢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卢锋的感触很深:“我们关注新农村建设市场,必须深入到农村,吃透农村市场;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我们开发的系列专用车为农民朋友服务,提高他们的收益,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最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八届武汉车展上,“东风汽车”以“建设新农村,有你有我有东风”为主题,推出了15款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实用的现代化轻型车。这些专用车,或用于鲜活牲畜、鲜活水产品运输,或用于农药喷洒,或用于活跃新农村文化生活等。这都是“东风汽车”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审时度势贴近农村用车市场的体现。

    事实证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卢锋说,这些新农村专用车既造福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有益于汽车企业的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只要有利于客户的,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我们都将努力去做。”卢锋如是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