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国际
中国留学市场魅力日增
——访欧盟教育委员让•菲格尔
2007-10-26
本报记者 刘坤喆
    47岁的让·菲格尔,以前是斯洛伐克外交部国务卿和斯洛伐克加入欧盟谈判组的核心人员,从2004年起,他成为欧盟负责教育和文化事务的委员。今年10月18日至23日,他来华访问,不仅会见了中国负责高等教育、文化、青年事务和体育事务的众多高级官员,还出席了作为今年中国国际教育展主宾展区的“欧洲高等教育展”开幕式。22日下午,本报记者在北京对菲格尔委员进行了独家采访。

    中欧教育合作将定期“政策对话”

    记者:此次访华,您与中方签署了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联合声明,请问这将为今后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对话、交流和合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委员:此次访华签署的两个联合声明,并不是普通的基本交流协议,而是将为双方今后在此领域开展系统的政策对话奠定基础的重要文件,将进一步巩固欧洲委员会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并促进将来双方最佳交流实践模式和政策回顾的发展。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世界中,教育是实现互相了解和跨国合作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育领域的政策性对话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之上,双方的教育机构之间再进行具体的项目合作,就会变成水到渠成的事。

    记者:作为欧盟教育委员,您对当前中欧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有何评价?您认为,未来在哪些方面还有进一步加强合作的空间?

    委员:总体而言,我对当前的中欧教育合作非常满意。中国前往欧洲留学的人数近年来呈迅速增长的趋势,有数据显示,目前已超过了10万人。但是,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以个体身份去留学的,我们希望,未来双方的高校之间能进一步加强合作。我认为,这种系与系、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合作,对教育交流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学和研究之间的沟通、促进学位学历的互相承认。这一点是我们双方目前仍然比较薄弱的环节,未来可以多多加强。

    中国留学市场对欧吸引力日增

    记者:在刚刚落幕的2007中国国际教育展上,欧洲高等教育展团出现在主宾展区,来自欧盟的200多所大学集体亮相,欧盟27个成员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在展会上介绍了各国的教育体系和奖学金制度。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欧洲院校来中国招贤纳才?

    委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我们希望欧洲的院校能被更多来自亚洲的年轻人所熟知,也希望中欧双方因此能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其二,中国是当今世界非常活跃的一个教育市场,不但学生个体在非常积极地寻求去国外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整个家庭也把这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放在首要位置,中国人现在已经很懂得“为将来做准备”。其三,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欧合作的日趋增多,欧洲也呈现出越来越需要懂中文的专业人才的趋势,尤其是在管理、工程等领域,所以来自中国的高素质学生就成为各欧洲高校重点吸引的对象。

    记者:中国国际教育展已成为中国国内留学市场动态走向的“晴雨表”,今年欧盟参展的阵容如此强大,是否说明欧洲已成为中国学生的留学首选地?您本人也在美国留过学,您认为,与北美洲的高等教育相比,欧洲当前的高等教育在哪些方面对中国学生更具吸引力?

    委员:欧洲的教育在国际学生当中一直有很强的吸引力,首先因为欧洲的高校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创新课程;其次,欧洲很多院校发放的“联合学位”在国际上受到更多的认可,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比如“伊拉斯谟世界”(Erasmus Mundus)奖学金项目;其三,欧洲的文化历史底蕴非常丰富,很多大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不仅一些世界性的文化理念发源于欧洲,如奥林匹克精神,而且欧洲的文化多样性特点也非常明显。我认为,教育并不仅仅是上课求学,还包括体验文化、感受语言、同当地人交往等一系列的经验,所以在欧洲学习,可以有多方面的收获。

    此外,我们越来越重视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把“学以致用”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非常注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所以,近年来,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开始转往去欧洲留学,在从2000年和2004年的5年间,中国前往欧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了5倍,且这一增长趋势仍在继续。

    欧盟今年再推新奖学金项目

    记者:针对中国留学生,欧盟今年有无推出新的教育项目或优惠政策?

    委员:首先就是新的“伊拉斯谟世界”奖学金项目,即从2009年到2013年的“二期”项目。与以往不同的是,参加该项目的中国学生,从今年起不仅可以修读硕士课程,还可以攻读学士或博士学位。(记者注:这是欧盟资助的一项覆盖欧洲高校几乎所有专业的奖学金合作项目,获选者将在一至两年内,在欧洲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高校进行学习,学分相互承认,毕业后得到双项学位或多个大学联合颁发的学位。2004年至2008年,是该项目的“一期”,期间每位学生平均每年能获约两万欧元的奖学金。)

    项目实施3年来,已有400多名中国学生和85名中国学者受资助前往欧洲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现在,中国已仅次于印度,成为这一项目中参加人数第二多的国家。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国学生到欧盟学习,这一项目将从今年起开辟“中国窗口”,额外投入900万欧元。

    此外,从2007年起,欧盟将开始一个为期7年的新财政期,将制定和实施一些针对学生、学者、院校等教育方面的新计划和新立法。这些新政虽然主要针对欧盟国家,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他国家,如在教育方面的“终生学习”战略、伯洛尼进程(记者注:该进程旨在2010年前形成一个欧洲高等教育区,各国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高质量的课程,且他们获得的学历能够得到广泛认可。详情可参考http://ec.europa.eu /education / policies /educ /bologna /bologna_en.htm l)。另外,还有“亚洲链接”(Asia-link)项目,以及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正在筹建中的中欧法学院等进行的教育合作。这些项目并非只针对个体学生,而是面向更多人,是一个长期的项目。

    欧盟还希望加强双方在语言方面的合作,因为欧洲以语言多样性著称,全欧共有23种官方语言在使用,所以语言对我们非常重要。中国现在也开始向那些希望来中国学习汉语的欧洲学生提供奖学金名额,每年100个,共5年。一些想到法国、德国等非英语国家留学的学生可能会对这些国家的学校设置的“语言门槛”有所抱怨,但我还是建议他们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基础,因为欧洲文化中比较注重第二外语,如果你能在英语之外,再学说一门法语或德语,那么将来你的机会和潜力就会比别人大得多。

    本报北京10月25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