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状况调查系列报道

     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背后的含义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谈高职就业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说,从2004年开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已经连续4年保持稳定增长,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

    “一个百分点不多啊!”社会上不少认为高职就业难的声音对此不以为然。

    “我来解释一下这一个百分点意味着什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这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从2004年到2007年,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截至当年9月1日的统计数据)每年同比大约上升一个百分点,因为毕业生人数在增加,这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离校时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万到30万人。而在一些地方,情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各省市的统计,2007年全国有10个省份的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超过了本科初次就业率水平,2006年这一数据是6个省份。

    高职院校就业率平均每年一个百分点的增量是怎么来的呢?这位负责人分析有五点原因。

    首先,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拉动的结果。对于高校来说,培养人才应该是根本任务。培养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才,而需要也有急需和长远的需求之分,有潜在的需要和现实的需要的不同,大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就要充分考虑现实需求和迫切需求。高职的定位就是培养在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上的一线人才。社会需要这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文化训练的人才。从这几年高职初次就业率排名前20名的专业来看,制造和服务业尤其需要高职高专人才。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定意义上讲,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是新生事物。怎样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强调学校的合理定位,强调办学特色,强调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倡导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这几年大力推进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培养,实行职业资格与学历“双证书”制度等等,加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训练。这项改革已经见到可喜成效。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新生事物在改革和摸索中前进,慢慢找准了感觉,并渐入佳境。

    第三是高职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得到加强。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相对激烈一些,而就业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的招生质量,这对所有的高职学校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近年来无论主管部门还是高职学校,大家都在努力做好就业这篇文章。在教育部提出指导服务“三到位、四化”方面,各地主管部门在政策导向、宏观指导、督促检查等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大批的高职院校积极作为,普遍加强了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了场地设施建设,加强了信息服务工作(90%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校园就业网)。非但如此,高职学校的书记、校长们还纷纷带头出去跑市场,跑“销路”,落实“一把手”工程。

    第四是高职学生择业预期弹性较大。这位负责人说,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定位是清晰的,关于这一点,高职毕业生心中是清楚的。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高职学生既可以从事文化基础和技术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工作,也可以接受很多一般性的、基础性的岗位工作,既可以在初次就业时积极寻求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也不拒绝先从灵活就业起步,逐渐积累工作经验,徐图新的发展机会。高职毕业生当然很在意收入问题,但是他们中很多人也可以不太要求起薪的水平。这个“择业预期弹性较大”,也为高职毕业生赢得了很多就业的空间。

    最后,这位负责人表示,总的来说,各级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实行积极的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开辟渠道空间,积极组织开展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些都开始惠及广大高职毕业生就业。以基层就业为例,这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就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很多具体项目,加大了引导和鼓励的力度。高职毕业生不仅从政策上、制度上得益,还大量地参加各类项目、走进中小民营企业,开辟了新的就业前景。

    高职教育有广阔发展前景,广大高职毕业生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请社会上不要对高职就业有误解,一说高职就业难就以为所有的高职就业都难,是一些高职毕业生就业有难度。”这位负责人呼吁。他说,这几年高职就业率一直在上升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有特色、教育有特点和学生有特长,这所学校的就业就不会有困难。实际上,这样的高职院校不在少数,相当一些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有些工科类高职学校,企业如果想要它们的毕业生,都要提前两年预订。

    这位负责人说:正如周济部长所说的,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就业好才是真正好,一个高职院校的就业好了,也就证明这所学校办成功了。

    高职高专规模以上专业初次就业率最高的20个专业

    2005年

    软件工程

    纺织工程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机电工程

    商务日语

    报关与国际货运

    药物制剂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

    商务文秘

    数控加工技术

    机械设备及自动化

    计算机控制技术

    公路与桥梁

    空中乘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化工工艺

    供用电技术 

    2006年

    铁道工程

    机械设备及自动化

    工程机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

    电气技术

    服装设计与工程

    金融管理

    旅游日语

    纺织工程

    自动控制

    多媒体艺术设计

    自动化

    烹饪工艺

    自控技术与模具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供用电技术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应用生物科学

    计算机控制技术

    建筑经济与管理 

    2007年

    冶金技术

    船舶工程技术

    铁道工程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石油工程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

    轮机工程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报关与国际货运

    教育管理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制冷与空调技术

    供用电技术

    印刷技术

    染整技术

    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

    船机制造与维修

    矿山机电

    注:规模以上指毕业生规模在千人以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11-13)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广告服务 | 建网服务 | About Us | 中青在线声明  | 媒体公约 
中青在线已获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网络广告经营、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京ICP证010507号,商标注册证
频道导航:首页|新闻|教育|招生|创业|人才|留学|游学|培训|图书|无线|数码|生活|论坛|社区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