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综合新闻
桩桩“小事”暖民心
——四川低保户中听民意
2007-11-16
    “每个月300多元的低保金,对很多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却是我们全家的柴米钱。”12日中午,四川都江堰市民姜文素正在炒菜,眼角的微笑让人感觉很踏实:“十七大报告我们也找报纸看,里面‘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话,让我们这些低保户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憧憬。”

    说起家中的窘境,姜文素有点不好意思:“丈夫出去打工挣钱,但儿子在念大专,97岁的老母亲还离不开我照顾。买点米、买点菜都要选市场、比较摊位,到快收摊价钱便宜的时候去,原来家里真的快揭不开锅了。幸好社区干部看到我们生活紧张,主动帮我们申请了低保补助。”

    “等明年儿子毕业有工作了,我们会主动退出低保,让政府去帮扶那些更困难的人。”放下了锅铲,姜文素想了想说,“不是说大话,没有低保可能也不会饿死,但日子会苦很多。低保金和政府平时关心我们的各种‘小事’,让我们一家三代人实实在在感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了政府的帮扶,成都平原条件又好,我们一家会好好努力,过上好日子。”

    姜文素家所在的灌口镇南桥区是个老城区,老弱病残和困难户比较多,家住西街158号的低保户孟炳富也是其中一位。看到记者来采访,兴高采烈的老孟非要拉着记者去家里看看。

    “政府这么快就落实十七大精神,我咋能不高兴呢!”一家5口挤在30多平方米小屋的老孟说,“现在不光有低保金,政府还给低保户修‘安居工程’。民政干部来说,按照我们家的条件,可以申请一套大房子,明年就有希望搬新家了。新房子在蒲阳镇工业园区附近,交通方便,政府的就业计划说不定还能让我找个好工作呢!”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是每家每户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妥善解决一家一户众多的‘小事’,就是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不断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灌口镇街道办主任何蓉说,“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关注了百姓的民生问题,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基层干部关心群众困难,不能搞形式主义,帮扶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在就业上多动些脑筋,组织身体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低保户从事一些手工活,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中央关注民生,也进一步指明了基层的工作方向。”何蓉说,“十七大的各项惠民政策关键还在于落实,都江堰正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城乡低保管理模式,对低保群体做到‘定救助金额、定低保时限、定解困方案’,实现‘输血’‘造血’并重。”

    新华社记者 谭浩 肖林

    新华社成都11月15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