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挑战杯特刊
“竞赛专业户”驰骋“科学江湖”
2007-11-18
本报记者 原春琳
    

    申浩是河海大学的大四学生。这个看起来文静的小伙子却不太“本分”: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的他在大学3年多的时间里,参加了很多看似与本专业无关的竞赛。先不说校内和省市的竞赛,全国的比赛就不在少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甚至这次来天津参加“挑战杯”决赛的作品也与自己的专业无关。

    “我就是传说中的‘竞赛专业户’。”申浩呵呵一笑。

    在高校中,尤其是理工科的高校,活跃着一群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竞赛专业户”。有的学校的一些专业,甚至一个班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专业户。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这批人:如果说科学竞赛是“江湖”,这些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代表不同派别的武林中人。这批人就是大学同龄人中的“武林高手”。

    这些“高手”们很享受在“江湖”中拼搏的快乐。

    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时,申浩所在的小组分到的题目是把一辆电子小车放到跷跷板上保持平衡。四天三夜的比赛,小伙子只睡了5个小时。“可真开了眼。”他说。很多课本上看不到的新名词不断跑到他的耳朵里。比如说,他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倾角传感器,这是完成本次比赛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

    “我们在学校学了不少东西,可是到这里未必用得上。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申浩说。

    刘江也是一名竞赛专业户。他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一的学生。大四下学期时,刘江参加本田的一项节能车的比赛。主办方提供一个发动机,让参赛的学生自己去造成一辆车,最后看谁的车最省油。

    “我们工科的动手能力最强,不仅要省油,还要最漂亮。”刘江很有自信。

    为了尽量减轻车体的重量,他和伙伴们决定采用自行车的零件,这辆省油车大量采用了自行车的零件,连轮子都是自行车的轮子,而车身用的是一种很轻的看起来像硬塑料的新型材料。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把刘江这个清华高才生变成了一个技术工人,他经常在校内的车间里锉锉锯锯参赛需要的器件。刘江最后还变成一个自行车通,用他自己的话说,完全可以开一个自行车修理部,因为自己对自行车的结构实在太清楚了。

    这辆新型的节能车上路了。可是由于焊接技术不到家,零件没有焊牢,他们的赛车在中途不得不退出了比赛。这个焊接工作还是他们专门请外面的师傅帮忙做的。刘江因此有些遗憾,但是对自己团队的技术还是很自豪:“我们的技术很先进的。”

    经过这次比赛,刘江还变成了一个发动机狂:刚结束比赛时,看到路边有停着的机动车,他就特想打开车盖,看看里面的发动机;每当走在路上,旁边有车经过,他总是忍不住听听发动机的声音,然后忍不住感慨:油门踩得太狠,废油!要是我给改造一下,肯定要好得多。

    学习新的“武林秘籍”只是竞赛中的一个乐趣,更多的“专业户”在合作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郝杰是刘江的同班同学,这个学工科的女生也是个“竞赛专业户”。大三时郝杰与另外4名同学组队参加全国的机械创意设计大赛。他们的项目是机械按摩健身椅。5个人选定了一个组长,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家不停地讨论、交锋,可是设计遇到了问题:机械设计知识与实际动手操作的差距太大。他们甚至想到了放弃。后来还是在讨论中大家一起找准了方向:如果以得奖为目的,我们的压力太大,不如放平心态,这就是一个锻炼。在争论与磨合中,最后他们制作出了理想中的按摩椅。

    “一个人参赛多没有意思啊!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解决很多事情。大家各有所长,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很多知识。”郝杰很有感慨。

    有人不理解这些“竞赛专业户”对“江湖”的热情:你们不务正业,一天到晚参加竞赛,肯定耽误了最重要的专业学习。

    刘浩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是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也是一个“竞赛专业户”。“学校的考试不过是单科的检验。我们学的知识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印证。与其说我们是‘竞赛专业户’,不如说我们是在印证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刘浩说,“完成4年的学业,我们不是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把知识变成自己的。竞赛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机遇。”

    申浩尝到了“竞赛专业户”的甜头。在刚刚结束的保送研究生的面试中,这个非本专业的小伙子被跨校跨专业保送到了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模式识别专业。面试时,他的竞争对手是其他著名高校的400多名本科生,保送的名额不过30来个。面试的老师特别关心学生的科研能力,申浩丰富的实战经验让他在老师的问题面前对答如流。

    本届“挑战杯”上,几乎每个参赛的学生都是“竞赛专业户”,参加本次比赛之前,都经历过不少的比赛。到了南开大学的体育馆里,这些学生在不同的展台前穿梭,不断地交换着名片和自己的作品介绍,遇到感兴趣的作品就问个不停。

    “同道中人,惺惺相惜。”郝杰这个有点侠气的女生这样形容。

    “竞赛是我们表达专业的一个途径。如果从横向说是本专业的比较,纵向看则是不同领域的发展。同领域在切磋武艺,不同领域就是在擦出火花。”刘浩说。他看到一个师姐的项目是关于“音乐机器人中人工肌肉驱动的研究及开发”,就迸出灵感去与师姐交流:材料如果用电能够膨胀,没有电就要缩回去,这个想法能不能用到你的作品中?师姐激动得连连点头,随即就在嘈杂的现场与他开始了技术讨论。

    在旁边服务的南开大学的志愿者看到这种场景,小声感慨:这群科学“牛人”。本报天津11月1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