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要未来员工 更要未来客户
高校宣讲会成了企业宣传会
2007-11-19
实习生 黄冲 严翠 谷婷婷
    一小时的宣讲会,10分钟放宣传片,半小时介绍公司,接下来用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招聘流程和岗位,最后的15分钟留给同学提问——这是一个宣讲会的典型“流程”。

    岁末,校园招聘再次进入热季。众多企业加入抢夺人才的大战中,新一轮的高校宣讲会随即在各大高校展开。

    一本日历、两个杯子、几本便笺纸、一堆宣传册……从9月份到现在,某著名高校研究生小伍跑了十多场宣讲会,大多没什么下文,一堆印有企业logo的小礼物,成了他唯一的“收获”。

    宣讲会现场经常有一些五花八门的互动活动。某投资银行在现场给学生派送蛋挞;某地产公司发的宣传册可以叠成一间小房子;还有一家地产公司以现场抽奖的形式抽出十个人直接进入笔试。小伍觉得,这都是企业的公关活动,比普通的广告高明多了。

    宣讲会变成宣传会

    “有的宣讲会只是做宣传,不是真正招人。讲完就走,没了下文。”曾经负责河北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的王宪明说,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

    正如参加过多场宣讲会的敬祥所说,几乎所有宣讲会的重头戏都是介绍“企业的光辉历程”,历数公司的各种荣誉和纪年大事。他觉得,这些宣讲会都过于形式化,只注重介绍公司的宏观情况。“所有的地方都说自己好。可这个地方到底适不适合我?根本无从知道。”

    “青年人信息传递能力很强,宣讲会相当于企业做了一次免费的宣传。”敬祥说,大学生是潜在的高端消费者,在高校召开宣讲会,比单纯做广告影响力更大,效果更直接。

    “我觉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不到10分钟。”研究生小伍说,几乎所有的宣讲会都会放宣传片。有的是制作精美的广告片,有的是员工自己拍摄的DV。同学们对此却并没什么兴趣,“制作得再精美又有什么用?”小伍最希望的,是一进场就能弄清楚企业选人的具体标准,这样才能“对号入座”。但是现在的宣讲会基本没有这些内容。

    对此,用人单位却有不同说法。“我要说想招个性格外向的,内向的人也会说自己是外向的。”某报社人事部副部长刘飞(化名)说,标准是不可以明确说的,因为“学生会模仿,他们会按照企业的标准塑造自己”。

    不想错过机会,又要节约时间,不少同学采用了“折衷”的办法:卡好时间,等到宣讲会结束前的几分钟,冲进去扔份简历走人。对于这种情况,公司也自有办法,派人在门口守着,里面的人优先投简历和面试。

    宣讲会就是要宣传

    对于宣讲会的宣传目的,企业并不讳言。

    “宣讲会就是要宣传品牌。推介推介,再招点人。”刘飞说。

    立白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在宣讲会现场告诉笔者,“宣传企业品牌与选拔人才的比例是4∶6”。他认为,企业进行自我宣传是非常必要的,没有良好的企业宣传,再好的公司也招不到优秀的人才。

    “他们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我们需要对他们做一个展示。”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校园招聘的工作人员唐王月说。

    去年,中粮集团首次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宣讲会。“380个座位的室内场地,足足挤了700多人,前厅和场外还站了两三百人。足足收了几千份简历。”唐王月介绍,甚至有外校学生特意从内蒙古、南京、上海赶来听宣讲会。今年中粮集团增加了校园宣讲会的次数和规模,准备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再召开三场校园宣讲会。

    “不仅是招聘的宣传,同时也是对集团整体形象的宣传。”唐王月说,以前国有企业不太重视宣传,招聘中很少有宣讲会。随着这几年集团的战略转型和业务推广,中粮更加注重整体形象的宣传,特别是校园推广,让学生群体对企业文化、战略、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都有所了解,这些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森马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也说,企业通过举办校园宣讲会、总裁演讲、各类大赛、职业规划活动等各种非正式的招聘活动,营销自己的雇主品牌,吸引毕业生的关注目光,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宣讲会的“名校情结”

    为了不错过心仪的企业,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李树经常要到清华、北大“蹭场”。虽然企业都宣称自己对各校学生“一视同仁”,但李树说,外校学生即使投简历了,也很难获得面试机会。

    很多企业只在几个著名高校召开宣讲会,花费重金也在所不惜。刘飞说,一些高校“太牛了”,租一个场子,只讲几十分钟,就要5000元,实在有些划不来。即便如此,企业每年都还要早早安排名校的宣讲会。

    宣讲会,让一些普通高校成了被冷落的角落。“我们就是希望企业多来。”河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原主任王宪明说,学校给企业准备场所、帮助做宣传,有什么要求尽量满足,而且全部免费。“一个星期五六场,这是最多的时候了。”而一些著名高校经常一天之内就有七八场宣讲会。

    对于很多名牌高校的毕业生来说,宣讲会确实有些“眼花缭乱”。小伍说,大家也就是冲着投简历去,根本没时间耗在那里。现在一些宣讲会不再现场收简历,就更没什么吸引力了。

    在某报社的一场宣讲会上,笔者看到,一个能容纳100人的教室只坐了2/3的人。据在场人员介绍,前几年召开宣讲会,人都挤到了走廊上。自从可以网上投简历之后,人数就大为减少了。

    “每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后也没招到几个人。”刘飞说,他们报社正在考虑不再到个别著名学校去了,或者干脆改为网上答疑,在网上和大学生进行互动。

    他认为,虽然开宣讲会可以显示一个企业的实力和重视程度,但如果到场的人不多,覆盖面不大,宣传效果并不好。

    企业宣传要理性

    “企业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最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做博士后的王霆说。前不久就有一个市政工程公司的老总告诉他,今年不会去名校招聘了。原因是,一些名校学生来应聘,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能不能解决户口?”他感觉这些学生是把他们公司当作一个跳板,“屈就”一两年,户口拿到手就跳槽。

    王霆建议,企业在宣传过程中也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自己的岗位需要哪些人,要有一个清晰的描绘。

    企业在宣传过程中,不应该仅限于挑选人才,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可以给学生做一些就业指导,测量职业取向、职业气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判断。这些行为都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好感度”。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说,既然是宣传,总会有一些言过其实,学生在会后还应该再通过网络,或者旁人了解查证一下。

    “校园招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师兄师姐的意见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选择。”王霆说,和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生中维持良好的口碑,企业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本报北京11月18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