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汽车周刊
养车贵,汽车重税将打击超前消费?
2007-11-29
本报记者 王超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汽车政策及市场信息媒体交流会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详细分析了今年乘用车的产销情况。他表示,如果今年后两个月市场表现正常,实现全年600万辆的产销量没有问题。同时他也对中国汽车的超前消费提出了看法,认为这种消费趋势可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理由是:中国汽车从轻税时代向重税时代的过渡即将开始。

    “油价本该提前上涨,但推迟了近半年,可见国家对扩大内需的重视,可这样做的后果是,年底国家又要补贴石油产业几百亿元人民币。加上将要实施燃油税,消费者购买燃油的费用,在今后的几年中估计不会再有下降的可能,这不但使明年的市场预测更加困难,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将向重税时代过渡。”饶达表示,由于汽车的发展改造了社会,使财政负担极大地加重,绝大多数国家都对汽车收取重税。我国与这个国际惯例不断靠拢的政策趋势,将使中国汽车的超前消费得到一定的缓解,也使国家有更多的钱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饶达认为,燃油税一旦实施,将会使燃油价格上涨的效应倍增。作为受燃油价格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如何化解当前油价持续上涨的危局,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关注眼下利益的同时,业界恐怕应当把注意力放得更长远些。

    据记者了解,原国家计委于1998年6月3日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即与国际市场挂钩的定价制度。此制度以目标市场油价为基础,增加适当流通费用,形成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8%之内市场浮动。2000年6月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进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随后这一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国际油价的继续看涨,导致我国油价的持续飙升。2003年,成品油价格成为热点,后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油荒”的呼声;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成品油经过6次调价,汽油出厂价每吨实际上涨950元;2006年5月,成品油价格继续上调,汽、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500元;今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再次提高500元,93号汽油价格已经突破了每升5元大关。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公司的最新调查显示,一辆乘用车平均年使用费用接近2.2万元,大致相当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在2006年的养车费用调查中,燃油费占了“大头”,平均每辆车的燃油支出达到9900元,占全部费用的45%。此外保险费为24%,维修保养费用为16%,停车费及其他费用为15%,这些费用也不容小视。

    排量越大的车,养车费用也越高。原因是大排量车普遍都很耗油,同时大排量车又多是高档车,维修、保养及保险费用会相应地水涨船高。据新华信的测算,今年11月油价上涨,使小排量车年燃油费用多支出1000多元,而2.0升排量车型将多支出近1600元。

    调查显示,像奇瑞QQ这样的微型汽车和夏利这样的小型汽车年均支出分别为1.6万元和1.75万元左右,而飞度、赛欧这样的紧凑型车年均支出也低于平均值,为两万元左右。排量超过1.8升的中型车、中大型车及SUV则会让主人破费更多,这3种车年均花费都超过了2.5万元。

    新华信汽车产业研究服务部高级研究员回玉梅算了一笔账:一辆排量1.0升的汽车百公里平均油耗约为6.5升,如果一年跑2.4万公里,按现在的油价计算,一年的燃油费支出就是8330元,而一辆排量2.0升的汽车燃油费支出还要多4000元左右。

    汽车保险费年均支出5280元,这笔开支尽管不像燃油费那么多,但也对车主构成了较大的压力。加上高昂的停车费,以及汽车的维修、保养费用及装饰、美容费用,中国车主的负担是显而易见的。

    据调查,每月平均收入在5001元至8000元之间的家庭仍是购车主力,占到23.4%,家庭月总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11.3%,月收入2000元左右的群体的购车比例有所下降。此外,4年间,国内车主首次购车的比例增加了10%,2006年有82%的车主是首次购车。

    与此同时,这几年国内车主养车费用也水涨船高,2006年平均养车费用达到2.2万元,与2004年的1.7万元相比,增长了26%。其中,由于油价上升带来的燃油费用的增加在2006年尤为明显,预计未来,中国车主每年超过一半的养车费用都将花在加油上。

    饶达表示,如果汽油涨价到位,每升汽油的价格将在6元以上,今年的乘用车市场就不会这么好了。也许正如饶达所说,随着燃油税的实施,以及养车费用的不断增加,汽车超前消费的现象将会得到缓解,但是,这能阻止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吗?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