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12月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特刊
强化优势 完善机制 创新载体
满足青工成长需求激活了团建一盘棋
2007-12-03
本报记者 孙晔
    12月2日晚,沈飞集团公司52厂青年技师孙飞走进第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理论考试的考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技能高手开始了第一轮技术“比武”。

    今年只有28岁的孙飞,熟练掌握车、镗、刨、钻四项加工技能,是厂里赫赫有名的“技术大拿”。今年4月,他在公司的技能大赛中成为“车工状元”,随后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

    “青工技能培训创新了共青团服务青年、服务企业的载体,参加技能培训、技能大赛的青工既得到了实惠,获得了荣誉,又实现了自身价值。团组织的凝聚力加强了,号召力提升了,影响力扩大了,愿意跟着共青团走的青年越来越多。”团沈阳市委青工部副部长张子明说。

    一场技能培训就催旺了人气

    2003年,王元斌就任沈阳东基集团团委书记。一上任,他的工作热情就受到了打击。

    东基集团有企业职工5900余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有2000多人,占企业职工总数近三分之一。

    “原以为团委组织的生产竞赛、文体活动等会受青年欢迎,却没料到,青工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王元斌说,当时企业正在改革改制,大家的心思都不稳定。而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共青团的定位也日益变得模糊,原有的组织优势被不断弱化。

    为此,王元斌在企业开展了调研。在调研中,一个意外的发现,给了王元斌启发。“当时,我发现公司有一批从外面引进的中频电源设备,但是全厂会操作的却只有20多人。有些青工也向我们反映愿意学点新技术,提高点竞争力,但是苦于没有机会。”

    于是,王元斌把相关的专家请到公司,专门为120多名青工举办了中频电源培训班。“没想到,第一次培训班就得到青工的积极响应。团组织和青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王元斌说。紧接着,团委又组织了车工、铣工、液压传动等各个工种的技能培训活动,并开展了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创新成果大赛等活动,一大批青年技术人才从中脱颖而出。

    王巍,1997年从技校毕业来到东基公司时只是一名普通学徒。“干了几年机修工后,因为数控加工中心缺人,我被调到那里工作。看着厂里新进的那些数控设备,我都觉得害怕,一开始只能硬着头皮上,还犯过不少错误。”

    “车间团支部让我参加的一次技能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听那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讲,很多不明白的东西一下子清晰起来。”此后,凡是团委组织的技能培训,王巍全都主动报名,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他很快在数控加工中心独当一面,还获得了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东基集团502车间青年技师吕建宏,今年被评为公司级技能带头人,每个月可以享受1000多元的津贴。

    “现在公司里的年轻人都想学习,技能带头人也是一年一考的,稍不努力就会被别人赶上了。”吕建宏说,青工们不仅爱学技术了,思想上也不甘落后,“公司最近一次团课请了辽宁省团校的老师来做关于十七大的讲座,每个团支部都有不少青年报名参加,原定的70个名额远远不够。”

    “做青年之友而不做青年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也使得团干部和团的工作在企业受到重视。”王元斌说,现在,每年团的经费有了专款专用的保障,公司还为青工技能培训提供了专门的场所,团组织开展的其他活动也都得到了党政领导的支持和青年的积极参与,打开了共青团工作的新天地。

    “网上开心词典”让青年在不知不觉中向团组织靠拢

    在河南油田,提起“网上开心词典”无人不晓。2005年,油田团委依托网站,开发了“青工技能提升网上答题竞赛系统”,把技能学习和网络游戏结合起来,搭建了擂台,让青工随时随地、不受时空约束地上网答题比赛。

    两年来,累计4万多人次在这个平台上比试高下。赛后,局团委对优秀参赛者予以奖励并授予积分前20名参赛者“技能高手”的称号。青工向骏说:“参加网上技术大赛,既互相学习,又互相竞争,既减轻了传统大赛的压力,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河南油田是一家有两万多名青工的大型国企,青工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青工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油田团委书记李江浩说:“通过创新技能提升的活动载体和形式,提高了青工学习技术的热情。比如网上答题竞赛活动,投入很少,宣传力度也不大,但是青工却真心喜欢参加,这与原来我们开展一些活动遭遇的闭门羹相比,效果特别明显。”

    据李江浩介绍,油田团委在2004年团中央大力推行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来,结合企业实际,全方位强化青工技能培训和提升工作,通过完善机制、创新载体,为青工个个成为高技能人才建立快车道。近3年来,油田累计培训青工2.7万人,培训面达到90%以上。

    油田人力资源部门还把团组织纳入高技能培训委员会,每年和团委共同开展技能大赛。其中,每个专业技术大赛中的技术状元可破格晋升技师。在今年召开的油田高技能人才表彰会上,9名高技能人才分别获得万元的奖金,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的青工杨志远,一次性获得重奖两万元。

    今年34岁的潘伟是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一名普通青工。他没有想到,自己给企业提的合理化建议也有助于自己的晋级,而这得益于该企业试行的学分制管理。经过专家提问、评审等各个环节,潘伟给企业提出的“60万超临界高中压钻子的加工方法”的建议,获得了一定学分,并计入他的青工档案,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实现他提前从中级工转为高级工的梦想。

    “青工的技能提升和创新创效实践,企业是直接受益者。只要明确是对青工成才和企业发展有益的事,我们有条件一定要坚持下去。”公司党委书记张建明说,公司还将学分制纳入整个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集团下属的一些单位,还将青工的技能等级提高与其岗位工资挂钩,大大激发了青工学习技能的热情。

    “创新的技能提升活动,提高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青年在不知不觉中向团组织靠拢。”公司团委书记谢雪琼说。

    “有了组织就不一样了”

    张晓彬,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装车间的一名普通的进城务工青年,在上海走出了一条令人羡慕的人生道路。

    江南造船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据集团团委书记刘祥博介绍,在集团的一线生产工人中,有3600多名像张晓彬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

    “在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过程中,我们将进城务工青年纳入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序列,让青年农民工也有资格参与各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在活动中成长成才,实现自身价值,促进企业发展。”刘祥博说。

    由于肯吃苦,爱钻研,进厂后不久,张晓彬就当上了生产组长,在一次技能大赛中还获得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更让张晓彬开心的是,他还当选为集团团委常委,成为厂里几千名青年农民工的“代言人”。

    张晓彬过硬的技术,还引来其他企业频频向他抛出橄榄枝。江南造船集团不惜开价年薪10万元来留住这名高技能人才,张晓彬成了外来务工青年心目中的技术明星。

    不仅“灰领”、“蓝领”青年需要提升技能,写字楼里的“白领”同样渴望提高职业竞争力。

    沈阳东方钢铁有限公司团委书记马智慧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是民营企业,不少从事销售和对外贸易工作的年轻员工,都是在写字楼里办公的白领。尽管公司成立团组织的时间才一年多,但是为青年员工开展的“沙盘演练”销售、采购实景模拟等业务技能培训,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

    “有了组织就不一样了!”马智慧感慨道,在团委成立之前,公司一些青年也想出去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服务对象,有时候别人还不信任他们。现在,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活动,还可以参加许多上级团组织开展的活动。

    2005年8月29日,沈阳被团中央以文件形式命名为“全国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团沈阳市委书记肖坤认为:“示范基地的成立,配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创造了共青团服务大局工作的有形化载体,调动了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也为青工成长成才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介绍,基地成立以来,沈阳市各企业团组织以技能比武、技能运动会等形式,已累计普训青年技工2.6万人次。沈阳市还创造性地推出了技能证书、学历证书“双证”培训项目,使参加“双证”班成为年轻人中新的时尚。

    “联系青年的方式可以多元化、多样化,实践证明,通过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创新技能提升的活动载体,团组织扩大了对青年的有效覆盖,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也是促进团建工作的一项有益尝试。”团中央青工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本报沈阳12月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