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党在各方面建设的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上的重要讲话,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每位代表心中的激情。
回望走过的路程,经过艰难的突围,改革的阵痛,中国教育曲折前行,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蔚为大观,其规模已位于世界第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改革创新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这既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从宏观政策不断调整的思路来看,可以清晰地发现,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决策者们从世界各国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中受到启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保障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战略目标,没有教育作为支撑,根本不可想象。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国家修改了义务教育法,实施了“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从这一点来说,没有认识的到位,就没有政策的到位,就没有行动的到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教育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当教育投入等外部问题逐步解决以后,与教育相关的一些体制性障碍、教育内部的深层次问题,比如从现代教育理念的建立到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从学校自主权的落实到师资队伍的培养,从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到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的创新,从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到学生评价体系的设计等等,都会日益凸现出来。无数新的课题、新的项目展现在眼前,期待着勇敢者去开掘、探索,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改革、创新。
关于改革和改革者的命运,民间说法有多种。有人说,不改革,是等死;要改革,是找死,与其找死不如等死。也有人说,不在现实中沉默,就在现实中爆发,与其被动等死,不如探索一条新生之路。
最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在谈及接受政府委托,具体操作资助中西部高中贫困学生这一项目时,有句话非常精彩:成功了是创新,不成功是探索。这就是一种辩证法。既然要改革创新,结果无非是两种,成功或者失败。允许改革,也要允许改革失败,就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的制度、文化和环境作为保障,否则,只能造就一批历史的悲剧性人物。
在2007年这一页即将翻过去的时刻,教育部的几个重要会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2008年度工作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改革创新。可以相信,“改革创新”这四个字,不仅是这些会议代表的热议话题,也必然会成为新一年中国教育发展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