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冷战结束以来,在中国所有的对外双边关系中,恐怕没有哪一种关系像中韩关系那样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开创了两国外交的新纪元。中韩建交15年来,彼此的相互影响和两国在诸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显著而又深刻。
中韩经贸往来是引领两国关系变化的舵手
过去15年来,中韩两国在经济与贸易领域内的发展,是两国关系前进最强大的动力。15年前,有几个中国人知道LG、三星和现代?但今天,LG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和出口商之一。现代汽车更是继大众、本田、雪铁龙、美国通用和丰田之后,中国市场上销售份额增长最快的汽车制造商。2006年,中韩双边进出口总额达到1343.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0%;其中中国出口445.3亿美元,进口89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6.8%和16.9%。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根据韩国方面的统计,中国继续保持着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国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国的地位。如果在15年以前,恐怕没有一个韩国人或者中国人想到中韩经贸关系的数量会超过韩国长期所依赖的进出口市场美国和日本,但这在2004年就已经实现了。
与此同时,经过15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而韩国是中国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截至2007年11月底,韩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总额为342.6亿美元。截至2006年9月,中国对韩国的投资也达到了8.9亿美元。预计2007年两国贸易规模有望超过1500亿美元。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韩国时,与卢武铉总统达成共识,到2012年,要实现两国贸易总量超过2000亿美元的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这一目标是可以期待的。届时,中韩经济的密切合作,将会使双方成为亚洲最重要的贸易体。
中韩经贸合作对两国发展和东亚经济的持续繁荣越来越具有深刻的影响力。目前在亚洲的经贸关系中,中韩贸易仅仅落后于中日贸易。但鉴于韩国只有日本五分之一的经济规模和三分之一的人口,中韩经贸水平事实上已经不低于中日经贸水平。特别是双方启动了两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研究与对话机制,而中日之间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层面。中韩经济合作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贡献甚至已经超过了中日贸易。
政治关系的多领域发展使中韩关系的未来令人期待
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双边政治关系发展顺利。两国领导人之间频繁的互访活动和个人良好关系的建立,为两国关系打下了积极的政治基础。1998年,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访问中国,双方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韩国总统卢武铉访问中国,中韩双方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两国领导人开放、坦诚和积极地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的立场和战略眼光,是中韩关系得以在短期内迅猛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2005年,胡锦涛主席访韩期间,提出了两国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四点建议,认为两国应该在政治上加强互信、在经济上扩大合作、在人文上相互借鉴、在国际事务上加强沟通。这些原则对于指导两国关系的继续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0年至2001年,两国防务交往起步,国防部长互访正式开始。
长期以来,中韩政治关系与中韩经济关系相比,一直有其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包括在两个方面:一是中韩政治关系必须兼顾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整体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朝鲜半岛分裂依然存在、朝韩统一没有完成的前提下,中国从全方位发展与半岛人民关系的战略高度出发,尊重韩民族的民族感情,在发展中韩关系的同时,珍惜和重视中朝传统友谊,支持半岛和解、无核化与统一进程。中国的立场得到了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共同的理解和尊重;二是中韩伙伴关系的发展与美韩同盟之间可以保持和谐与稳定。韩国作为美国在东亚重要的军事盟友,其战略选择同样得到了中国的理解和尊重,中美韩三方共同合作、促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发展,共同致力于建设稳定、自由与繁荣的东亚,是2002年10月朝核危机爆发以来所出现的重大建设性态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韩两国的全面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不仅体现了两国领导人的智慧,同时更体现了在朝鲜弃核局势依然不明朗的前提下,中国政府既坚持无核化原则、又兼顾半岛的稳定与发展,既维护朝鲜正当的安全与经济利益、又重在通过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发展增进东亚安全合作的信念与决心。
中国政府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所扮演的“促谈”角色和建设性立场,得到了韩国朝野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自2003年8月第一论六方会谈启动以来,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政策的相互协调,始终是保证通过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进程“谈起来、谈下去”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正义立场,也始终得到了首尔当局的认可和支持。韩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一系列表态,反映了韩国注意和赞同中国主权与安全关切的基本立场。例如,金大中政府曾在1999年3月明确表示不参加区域导弹防御系统;卢武铉政府也曾提出不同意驻韩美军干预除半岛事务之外的其他东亚区域问题。中韩在安全与战略领域内的相互理解和靠拢,是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区域政治结构中的积极变化之一。
全方位的中韩关系仍需积极促进
在社会与文化领域内,两国关系的发展势头更是喜人。中国这两年所盛行的“韩流”,韩国所出现的到中国旅游、求学和学习汉语的“中国热”可以说是相映生辉。基于历史、地缘和文化等传统纽带之上的中韩关系,在过去15年间可以准确地说是从暂时的沉寂中苏醒,两国关系的迅猛发展和未来光明的前景背后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必然。因为,我们和朝鲜半岛有2000多年的交往史。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留学生、观光客和商人都是文化的载体与社会接触的分子。中韩之间蓬勃、活跃的社会交流,是两国关系最令人具有信心的推动力。
韩国目前有5.5万名中国留学生,而在中国留学过的韩国人的数量也达到6万人。这些数字还会继续增加。15年以前,在北京大学留学的韩国学生只有10人,但今天已经超过了750人;15年以前,在北京生活的韩国人主要还是使馆官员,总数不超过200人。今天,在北京生活的韩国人据韩国媒体统计有30万人;在中国长期生活的韩国人总数已经高达94.6万人。自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是接纳韩国移民最多的国家,经过54年的时间,在美国生活的韩国人总数是126万人。韩国大使馆的朋友告诉我,再过5年至10年,在中国长期生活的韩国人数量将超过美国。这些数字虽然只是衡量中韩关系的指标之一,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今天两国交往具有广泛而又深厚的社会基础这一事实。
中韩关系未来的继续发展是可以期待的。这是历史潮流,也是谁都无法阻挡的趋势。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未来的东亚必然再度经历中韩关系之间深刻的战略调整。而这一调整如何完成,将对未来的亚洲政治与安全秩序产生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