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7日
星期
四川团组织搭建多维信息平台畅通联系青年渠道
谁有难事 都可迅速找到团组织
2007-12-27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王子刚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一封发到团四川省委网站的求助信,让一位身患重病的高中生看到了命运的转机。

    今年8月初,四川省南充市仪陇中学的高二男生王毅,被查出患有恶性白血病。他家的经济条件较差,无力负担高昂的治疗费。一位好心人替王毅写了求助信,12月1日发到“四川共青团”网站设立的“书记信箱”后,团组织很快为他发起了一场救助行动。

    12月21日,王毅的母亲告诉记者,各级团组织已经为王毅募集了3万多元资金,解决了目前三分之一的治疗费用,“真是雪中送炭!”

    王毅是团四川省委畅通联系青年渠道工作的受益者之一。

    今年以来,团四川省委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把建立畅通联系青年的渠道作为重点之一,目的是方便团员青年与团组织的联系——特别是团员青年在遇到困难时能迅速找到团组织,得到及时的帮助。

    一段网络留言引发一场救助

    书记信箱是团四川省委为了方便与青年交流而设立的网上平台。在这里,网友可以给任何一位团省委党组成员留言,或咨询,或求助,也可以直接提意见。

    替王毅向书记信箱写求助信的好心人叫赖俊安,是南充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和王毅素不相识。

    12月1日下午,赖俊安在上网时,偶然看到对王毅一家不幸遭遇的介绍,顿时心生同情。

    他了解到,2005年,王毅的爷爷面部神经瘫痪;2006年,王毅的奶奶摔断了尾椎,治疗费两万元;2007年,王毅的父亲被查出患脑血管堵塞,花了1万多元;紧接着,就是王毅的住院化疗。王毅的父母多年在外打工,赚的钱都花在一家人的治病上了,现在是借债治疗。

    赖俊安很想为王毅做点事情。他回忆起本地一位女中学生此前身患重病时,团组织专门为她发起过募捐活动。他决定在网络上求助。

    赖俊安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四川共青团”5个字,马上就找到了团四川省委的网站,一看书记信箱接收留言,就发去了一封求助信,希望团省委帮助王毅。

    团省委党组成员平时都留意查看书记信箱。这封求助信很快引起了团省委的重视。

    12月4日上午,团省委党组安排学校部立即核实王毅的情况——如果属实,就迅速展开救助。

    团省委学校部、团南充市委、团仪陇县委等各级团组织联动,很快确认了王毅一家的情况属实——家庭积蓄都花在治疗费上了,全家人只能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

    随即,一场爱心行动拉开序幕。

    团省委党组成员带头捐款。团省委学校部工作人员凑了4000多元,并联系了一位与白血病勇敢抗争的大学生,希望他用自己的经历鼓舞王毅。团南充市委、团仪陇县委发动当地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募捐活动和心理疏导。

    王毅的母亲感动不已:“王毅的治疗费用已经花去8万多元。全家仅有的两万多元积蓄和借的3万元已经花完。如果不是团组织募捐的3万多元,家里早就断粮了。”

    当12月1日点击鼠标、发出求助信时,赖俊安对求助信的效果并不抱特别大的希望。当得知王毅已及时获得帮助后,他对记者表示:“没想到团省委的反应这样快”。

    坐下来与书记面对面

    记者仔细查阅了书记信箱的内容,发现很多团员青年在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困惑时,都愿意前来倾诉。

    西部计划志愿者祁艳,服务期满后在一所小学任教,可是服务期却未按规定计入工龄。对此,她有疑问。她给书记信箱留言后,很快得到回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服务期,确实要计入工龄。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还留下本部门的电话,表达了要帮到底的信心。

    在“四川共青团”网站,除了书记信箱,也可以进入青年信箱,给团省委各部门留言。

    四川德阳的罗伟特将随家人移民到香港,担心在那里找不到团组织,就到青年信箱咨询。团省委组织部作了详细回答,并建议他参加香港一些青年组织的活动。

    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通过网络来联系团组织显得方便快捷,符合他们的胃口。

    与此同时,书记信箱和青年信箱也正成为团组织倾听青年呼声、分析青年状况、评价青年工作的网络渠道。

    成都、广元等地团组织也受到启发,纷纷在其网站上开设信箱。

    青年的诉求多种多样,有时三言两语讲不透,甚至需要双方反复交流探讨。这对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了解青年深层次的需求,就要与青年建立更深入的联系。于是,今年7月,团四川省委设立了青年接待日。每个星期二,团省委党组成员轮流与青年面对面沟通。此举为渴望交流的基层团干、团员青年创造了机会。

    成都市新都区的一群大学生创业者就从中尝到了甜头。

    刘洪宇等一批年轻人在新都搞现代农业。这些走出校园没几年的大学生,通过科学种菜、养猪等方式,获得了初步成功。但对于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讲,依然面临不少困难,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12月4日,刘洪宇借着青年接待日的机会,向值班的团省委负责人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诉说了农村青年不愿回农村工作、农业大学学生不愿去农村工作的现实,感叹创业的帮手不够,希望团组织能够在观念上对青年进行引导。

    团省委对他反映的情况十分重视,专门到新都调研,决定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需求给予扶持。由团省委牵线,四川大学团委、成都市新都区团委与刘洪宇的公司三方共建“学生农场”,作为大学生接触现代农业的基地。团省委还将支持新都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用优惠政策吸引和培养一些有志于从事现代农业的青年领头人。

    只有了解青年,才能更好地服务青年

    目前,团四川省委已经建立了书记信箱、青年信箱、青年接待日、团情大调研、12355热线等多种渠道,使团组织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空间都能便捷地联系青年。

    在今年夏天举行的四川团情大调研中,团省委组成了6个调研组,各自选择课题,分赴21个市州的乡镇、社区、学校,摸清了全省青少年事业的现状,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长效机制探索”专题调研组走访了13个县后发现,受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仍有一些地方的留守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关爱,存在着“留守学生之家”的数量偏少、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等问题。调研组成员意识到,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任务依然紧迫。对此,团省委相应提出了“广覆盖、经常化、可持续”的工作思路,加大了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实施力度。一方面针对调研所掌握的留守学生的切实需求,另一方面结合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特点,团省委和省妇联策划了23个公益项目,并以之为纽带,把公益项目与企业的发展直接对接,获得了企业界的欢迎与支持。仅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场“关爱四川农村留守学生(儿童)恳谈会”,就募集了6453.2万元资金。

    团四川省委书记张彤告诉记者,畅通联系青年渠道的探索还会继续深入下去——只有畅通联系渠道,才能准确了解青年的需求,继而有效地服务青年,让团组织成为青年温暖的家。本报成都12月2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