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
星期
2007军事周刊最感谢的作者
2007-12-28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他们是军事周刊的作者,也是军事周刊的读者。作为作者,他们在2007年为本刊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作为读者,他们对军事新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为我们开一扇窗

    如果我是一个关注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共和国公民,我想看到我军建设的新成就,想看到人民子弟兵的新风貌,想知道我军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能力;如果我是军事发烧友,我想看到世界军事前沿与外军动向。但我是一个理论工作者,所以我想从各种国内外信息中感知和捕捉世界军事发展的脉动,找准我们的发展坐标和参照系,我想从军地互动或民众对军事活动的关注中感知价值走向,找到我们前进的基点和依托,我想从官兵的喜怒哀乐和献身国防的具体行动中,找到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在履行新使命过程中应有的战斗精神和战斗力的生长点,我也想知道人们对理论工作者的要求和希望。总之,我想要的东西很多,请为我们开一扇窗!

    我喜欢“活”的军事新闻

    我赞同李大钊的新闻观,新闻当是“现代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因此,我喜欢这样的军事新闻报道:生动、活泼、科学的军事状况的写真。它们以轻松的形式表达严肃的话题,以平和的语境评论军事的短长,以细腻的捕捉启发宏观的思维,以不倦的激励推动军事文化的进步。祝《军事周刊》越办越好。

    “直播”现代“海战”

    实兵对抗性演习是军事训练的最高形式,贵在设置逼真“战场”和神形兼备的“强敌”。《中国青年报》2007年2月2日的《南中国海上演龙虎斗》就是演兵场上真打实抗的一景。

    依托亲历,作者“直通”海战场,“直播”现代海战,一会儿俨然是导游,轻车熟路地将我们带进演练现场;一会儿又如地道的摄影师,娴熟地录制现场音画;一会儿又如高明的主持人,如数家珍地抖出新闻背景……其效果是,文字新闻产生了视听冲击力,显现给读者一个接一个的连续画面。画面中,“蓝军”狡诈、凶残,强悍、善变,心狠手辣,不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画外音是:再见,“纸老虎”式的“蓝军”!再见,“演戏”式的对抗演习!

    逐浪潮头龙虎啸,纵兵海天砺剑锋。2008年,是人民海军全面提升战斗力的一年,为更多更好地“直播”海战提供了机会、搭建了舞台。期盼《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推出更多的“直播”精品,为我解渴、为兵鼓劲、为国扬威。

    特殊群体的美丽循环

    我始终觉得,军事新闻,这一展示军事生活的报道形式,是一个记录精神、净化精神再激励精神的美丽循环。

    军事新闻工作这一神圣的使命,让我走近了默默奉献的军人,体会着他们在和平年代看似平凡却无比丰厚的人生经历;这些充满战斗精神的官兵,又让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军事新闻的崇高意义,让我的笔触、我的精神在这个最年轻最执著的群体中磨砺净化;而在这个精神净化过程中心灵自然流淌的军事新闻,又回归军营,让官兵感受生命对生命的震撼,心灵对心灵的感动,激发出更强烈的战斗精神。

    这个美丽的循环,使我的心中充满了展示和传播执著固守和平的军人的责任感,充满了以军事新闻为使命的骄傲一生的理由。

    感知发展变化见证历史瞬间

    军事新闻宣传的目的和归依是“新闻”,这就要求军事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种重要的能力:感知和见证发展变化的能力。

    因为,变化就是新闻。观察我们的军事新闻作品,那些广被读者欣赏的新闻精品,呈现给我们最多的是什么?是发展变化,是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中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变化。

    所谓新闻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归根结底就是敏锐地感知和捕捉这种发展变化,这种带有明显拐点、可以映照历史的发展变化。

    当前,我们恰逢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丰富实践,为军事新闻提供了崭新课堂和广阔舞台。

    军事变革是一项大工程,但它的进程却是由无数个小变化积累的。到第一现场去,到官兵中间去,满怀激情地投身到变革进程之中,把时代精神在军事领域中的深刻投影和永恒瞬间,鲜活而独特地展现出来,这是军事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

    我眼中的优秀军事新闻

    我觉得,从一种朴素的视角来看,衡量军事新闻的优劣一是好看,二是有用。

    怎么理解这4个字呢?所谓好看,就是吸引人、感染人,让人想看爱看,能展示军人风采,介绍军事知识,传播国防观念;所谓有用,就是让人看后感觉“解渴”,有启发,有帮助,有借鉴的价值,能影响官兵的思想和行为,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之需。

    长期以来,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的稿件无论从选题构成、稿件处理、反应速度,还是报道角度与深度,都形成了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和风格,其新闻的贴近性、针对性,时效性日渐浓郁。新闻竞争历来存在。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之间呈现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这表面上看是在争夺受众,其实更是话语权之争。

    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它独特的处理加工模式,来源于它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影响力,来源于它对所报道的军事新闻以及背后影响、价值等等的判断和见识,来源于它在广大官兵心目中长期形成的公信力。总之,军事周刊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诠释着当代优秀军事新闻作品的新内涵。祝军事周刊越办越好!

    亲历式新闻:我生活和工作的挚爱

    作为长期与军事报道打交道的部队新闻工作者,我一直对亲历式新闻情有独钟。其一,亲历式新闻令人信服。当今,在各种信息良莠难分、真假难辨的时代,亲历式新闻常常会在真实程度上“技高一筹”。因此,我感到阅读亲历式新闻不容易“上当受骗”,采写亲历式新闻更能够“捞到活鱼”。其二,亲历式新闻让人感动。常言说,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亲历式新闻,往往是记者在亲身体验和观察中得出的感受。作为记者,感动了自己,就能写出好新闻,感动了读者,人们才会记得住。其三,亲历式新闻耐人寻味。不管是采写过程的艰辛,还是稿件留给读者的印象,亲历式新闻,感动了读者,人们才会记得住。其三,亲历式新闻耐人寻味。不管是采写过程中的艰辛,还是稿件留给读者的印象,亲历式新闻都或多或少地让人有所回味。因为作为报道军事活动的亲历式新闻,采写的过程和反映的事件,本身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危险”和“离奇”。

    因此,看亲历式新闻,是我生活的首选;写亲历式新闻,是我工作中的挚爱!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