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
星期
“自主创新让我们能大展拳脚”
——重庆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者蒋树屏的回国创业感想
2007-12-28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自主创新’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条措施的首位,这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现在最需要的是我们身体力行努力去做。”在科研资料堆积如山的办公室里,重庆市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者蒋树屏对记者感慨地说。

    1988年,即将从日本神户大学土木专业毕业的蒋树屏与当时大多数留学人员一样,面临着继续留在发达国家发展还是回国创业的人生抉择。

    “毕业时我的老领导给我写来信,说我国的公路隧道技术还非常落后,希望我能效力国家。”蒋树屏说,“我在山城重庆出生长大,深知蜀道有多难!我回国时偌大重庆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交通科研能力也较薄弱,与国外的差距非常大。”

    现任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总工程师的蒋树屏兴奋地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到2006年年底,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4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公路隧道总里程1527公里,并且在以每年100多公里的速度递增,这个速度让发达国家也感到吃惊。”

    “现在我们的公路建设与国外的差距并不是在建设速度上,而是在规模与效率的均衡发展方面。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我们的高速公路在土地占用率和植被破坏率等方面都高于发达国家。”作为我国公路隧道领域的科技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蒋树屏深有感触地说,“既要看到成果,也要清楚知晓自己的不足,这才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乃至一个国家真正自信的表现。”

    “靠人力物力取胜的粗放式建设越来越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最近几年,我和同事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路建设的环保和降低能耗问题上。当初我回国时,设计院的回国人员屈指可数,现在全院的博士硕士就有170多人。我们这个团队经常是冒着严寒酷暑踏勘于崇山峻岭,为科技创新实地采集数据。”

    说到这里,蒋树屏兴奋地打开电脑,让记者观看他们的成果:

    在南京-淮安高速公路老山隧道,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植被,节约土地资源,蒋树屏和同事们自主开发了“大跨棚洞结构”“前置式假拟洞口”等绿色技术与工艺,由于保留了山洞间的原生岩土体,避免或减少边坡开挖,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提高了道路抗御暴雨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新华社记者 操凤琴 朱薇

    据新华社重庆12月2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