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4日
星期
中小学生减负是无法解开的方程?答案应该是“否”——
一位校长的“科学减负观”
2008-01-04
新华社记者 高远至 俞丽虹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写进了十七大报告。”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说,“如何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一道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张人利告诉记者,10年前,这是所有名的“薄弱学校”,5年不开运动会,三成学生流失;如今,同是这所学校,中考合格率达100%,平均分全区第一,普通高中升学率99%。

    “教学质量上去了,但孩子们并没有觉得负担太重。”张人利说,2004年以来,他们每年进行第三方测评,测评指标包括“课业负担重不重”、“心理压力大不大”、“睡眠时间够不够”、“是否喜欢学习生活”等,测评对象是小学部、初中部所有1400多名在校学生。在2007年度的测评中,超过65%的小学生认为作业负担“不累”或“不太累”。

    “小学生8点45分才正式上课,下午2点45分以后全是不用考试的选修课,初三毕业班照样有体育、美术、音乐课。尽管我们的操场小得连跑道都没有,但每个学生每天能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

    “很多人都说高考制度不变、人才标准不改、家长期望值不降,中小学生减负很难。但我认为,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所作为。”张人利说,学校能够做到“质量不错,负担不重”,关键就在于“科学研究+吃苦精神”。

    “譬如脑科学研究表明,1年级小学生的特征是语言模仿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差。每门课都有最佳的学习年龄,我们大胆‘做减法’,取消小学1年级的数学课,用其余4年完成5年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1年级要花3课时的教学内容,到了二年级只要1课时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

    “这些年,我们还有个深刻的体会,课堂是值得研究的。怎样才算一堂好课?学生得到多少应该是评判标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尽量少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学校的老师们想出各种办法,自我加压——随身带着手提电脑,及时补充新知识;总结分析繁杂的练习卷,找出哪些题目重复或者需要加强;校长到一线上课,与老师讨论如何改进教案。

    “十七大报告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小学生减负也得讲科学。”张人利说:“学生要减负,老师就要加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把课堂真正研究透,减少‘无用功’,中小学生肩上的课业负担才能轻下来。”

    据新华社上海1月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