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4日
星期
经济时评
能源审计当重在厘清"合法性浪费"
2008-01-04
欧木华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北京市建委和市发改委1月2日公布了该市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实施能源审计的国家机关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平均电耗、水耗情况。其中,接受能耗审计的20个国家机关的36栋建筑中,政府公务人员人均年耗电量3072.5度,比2004年全年用电降低10%。(《北京日报》1月3日)

    这样的能源统计,有必要从北京推广至全国各地,这对于培养公务员节约能源的意识大有好处。但另一方面,如此触目惊心的耗电量,恐怕会让受审计单位的公务员不服,一些公务员甚至会感到冤屈,每天仅用于照明、空调、电脑,怎么可能平均一人一天就耗电将近10度?

    这样的质疑和冤屈感,实际上反映了我们能源审计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客观而言,新闻中的这种“能源审计”更像是“能源统计”。真正的能源审计,除了审计单位要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之外,在工作内容中也应该着重厘清“合法性浪费”。

    现在的数据虽然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但我们却无法知道这年人均3000多度电里,有多少是属于“合法性浪费”的:比如乱开空调、不关电脑、不关电梯、不关照明灯等,如果这个不弄清楚,能源审计恐怕没有多大意义。毕竟,能源审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减少乃至杜绝浪费,还是要做到合理使用能源。

    毫无疑问,厘清“合法性浪费”更能让公务员有改正意识和责任感。并且,厘清了“合法性浪费”之后,我们的一些部门在进行能源预算的时候,才会更准确地掌握自己工作时的能源成本有多高、污染危害有多重,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能源使用额度,从而在源头上最大程度降低无谓的能源消耗。

    美国慈善家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今天,我们可以说:“在巨大的能源浪费中工作也是一种耻辱”,要远离这种耻辱,必须让公务员们对自己的能源消耗心中有数,要用“合法性浪费”的数据让他们口服心服,而要做到这一点,相关部门的任务还很重,我们必须明白:能源审计的脚步不能止于粗放的能源统计。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