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4日
星期
学习成才·每周一星
为了导弹准时发射
——记一等功臣、南海舰队某基地靶档队二期士官林贤欣
2008-01-04
孙施伟 叶龙斌 朱光耀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部队到西沙执行任务的命令通知下来时,南海舰队某基地靶档队二期士官林贤欣,几天前刚刚向队里递交了自愿退役的申请。

    靶档队把出海执行任务人员名单公布出来了,林贤欣发现没有自己。

    这下他着急了,马上去找队长朱俊明“理论”,并主动请战。朱队长说:“考虑到你还有十多天就要离开部队了,这次任务重,而且危险性也大,你就在家留守,处理一些离队前的个人事务。”

    林贤欣连忙说:“就是考虑到这次任务气象恶劣海况复杂,加上队里人手少,任务重,而且有一定危险,我在队里4年,参加拖布靶近百次,经验丰富一点。这次任务也是给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请求队里批准我参加任务。”

    拗不过林贤欣,队长批准了他的个人申请。

    2007年11月16日清晨,拖靶船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航行,来到了西沙某海域,当时风力已达8级,浪高四五米。不到2000吨的拖船如一叶扁舟在波峰浪谷中顶风前行。平时不晕船的林贤欣,这时也已头重脚轻,呕吐不止。这是他们近几年来布靶经历中遇到的风浪最大、海况最恶劣的一次。

    林贤欣和战友们心里清楚:任务迫在眉睫,如果布靶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已在指定海域整装待发的数艘战舰就不能准时进行导弹实弹发射,甚至将无功而返,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训练任务。

    上午9时30分,布靶正式开始,林贤欣和教练室主任李炳德负责3号、4号两个靶的布设。此时,大浪大涌起伏不定,拖船与靶船的落差有五六米高。要从拖船上跳帮到靶船上去作业,如果掌握不准合适时机,就有掉入大海的危险。

    林贤欣紧了紧救生衣的带扣,要求第一个跳帮上靶船。只见他从拖船船舷果断一跳,稳稳当当地站在3号靶船上。按照正常程序,只要收拢拖船连接靶船的三角钢缆,解开钢缆中间的活链环,再沉放靶船的铁锚就算完成了一个靶的布设。然而,靶船在巨浪中俨然像个趔趄不定的醉汉,人在上面根本站不稳。一次、两次、三次……林贤欣的双手被钢缆轧得鲜血直流,平时仅需3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如今已进行了近两个小时,钢缆仍然未能解开。

    此时,海上风力骤增,翻滚的涌浪一个接一个。突然间,一个恶浪扑来,连接靶船的钢缆顿时跃起,弹在正在作业的林贤欣脸上,把他掀入海中。正在4号靶船上作业的教练室主任李炳德见状,奋不顾身地跳入海中,将受伤昏迷的林贤欣救起。

    林贤欣被救上拖船后,战友们看到他的左脸被划开一个长长的口子,鲜血直淌。船上军医对林贤欣的伤口进行简单的包扎后,他仍强忍着剧痛要求上靶船继续作业,后被战友们制止并强行送回住舱休息。战友们齐心协力按时完成了全部布靶任务,保证了所有参演战舰导弹的准时发射。

    当晚8点,伤势严重的林贤欣被送到西沙海军医院。同时,林贤欣在执行任务中负伤的情况报告到南海舰队作战值班室后,舰队司令员顾文根中将、政委黄嘉祥中将亲自批示,次日上午派出专机将因公负伤的林贤欣转院至三亚解放军第425医院救治。经诊断,林贤欣左脸颌窦前壁粉碎性骨折,医院随后进行了手术治疗。

    11月17日下午,海军某基地司令员张应德少将到医院看望林贤欣时,称赞他是“敢于攻坚,舍生忘死,积极投身军事斗争准备的好战士”。当基地参谋长陈琳亲自将组织上已批准他为二期士官的消息时,林贤欣激动地说:“作为一名军人,没有什么比得上能在部队继续工作,奉献青春更光荣的事情,我一定更加努力工作,争当一名优秀的靶档兵。”

    11月30日,海军南海舰队某基地司令员张应德、政委王华勇签署通令,给林贤欣记一等功1次,并号召广大官兵学习他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知难而进、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