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
星期
冰点时评

中国需要借鉴日本打造“节能列岛”的经验

殷祚桂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05    [打印] [关闭]
    1月2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大关,达到历史新高。油价的上涨,将直接导致“有车一族”等油品消费群体的生活成本增加,其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渗透也更为全面而广泛——大批运输业可能不得不提高运价以弥补亏损,而运价的上涨势必造成各种消费品的涨价。(《环球时报》1月3日)

    国际油价持续高涨,中国经济正在面临巨大考验。2006年,中国的GDP居世界第四位,却消耗了3.46万亿吨石油,居世界第二位。与GDP占世界第二的日本相比,中国的石油消耗是日本的3倍多。现在,中国石油消费的近一半依靠进口,油价的高涨正在消耗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吞噬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鉴于能源问题关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百姓生活,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油价高涨的现实,大力推行节能环保,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打造“节能列岛”的经验值得借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廉价石油。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能源、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贸易模式已经无利可图。在石油危机的刺激下,日本喊出“技术立国”的口号,并从三个方面着手打造“节能列岛”,降低石油使用量。

    首先,构筑节能社会价值观。国民价值观的转变,对于整个社会达成节能环保的目标极为重要,但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媒体展开广泛、多样、持久的社会动员,也需要民众积极、主动配合。日本政府在制定《节能法》后,曾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如在最有人气的电视节目中,聘请著名演艺界人士出面谈节能。各级政府将节能指标分解成具体措施,广泛推行,并随时反馈落实情况。

    其次,努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日本,油价一涨,政府就出台各种措施,敦促整个社会展开节能动员。日本的《节能法》明确规定:每年消费能源换算成石油超过1500千升的企业、法人,必须定期报告能源使用情况,并每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正是由于政府强力而有效的指导,日本社会正在兴起一种“减耗为美”的价值标准,汽车越造越小,汽车燃油效率越来越高。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厚重长大”产业,增加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1975年至1979年,日本的钢铁、石油制品、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固定投资额分别下降30%、32%、37%,而同期精密仪器、电机等产业则分别增长141%和118%。1979年至1989年间,日本石油使用量下降了14%,而同一时期GDP却上升了27%。此后,日本一直保持石油消耗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的发展模式。

    日本打造“节能列岛”的例子说明,能源危机并非完全是坏事,一个国家可以成功克服这种挑战。当然,这需要条件,那就是政府的节能决心及其强而有力的贯彻,也需要整个社会持久、不懈的努力,而前者尤为重要。

    

郑重声明


  本版于1月5日刊发殷祚桂《中国需要借鉴日本打造‘节能列岛’的经验》一文,文章大量摘录《环球时报》特约作者刘迪先生的文章而未注明出处。此事对原文章作者、《环球时报》及《中国青年报》的声誉均造成不良影响。我们谴责各类抄袭行为,抄袭者将受到严厉制裁。

  特此声明。

 “青年话题”编辑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