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5日
星期
三问“粮油提价5%需说明理由”
2008-01-05
马龙生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的《关于实施基本生活消费品提价备案制度的公告》中明确规定,凡是粮食、食用植物油、猪牛羊肉、牛奶和液化石油气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在一次性提高价格5%以上,或10日内连续提高价格累计达8%以上,都应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违者必须退回原价或降低调价幅度。

    不难理解,《公告》的主旨在于控制流通环节的跟风涨价,以控制正常加价率来遏制粮油价格的疯涨。但是以当前粮油涨价情况之复杂来看,这样一项“备案制度”的作用不能高估。对此我有三问。

    第一问,到底由谁来说明理由?当前,粮油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国有、集体、个人都可以经营;粮油还是一个没有区域的市场,黑龙江的产品流通到海南省也是正常的;粮油又是一个多层次市场,从一级批发到N级批发再到零售,经营者星罗棋布,多如牛毛。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到底让哪一类的经营者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呢?从常理来说,只有流通终端的零售商,才具备“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的真正意义,可是一个城市做粮油生意的商贩那么多,就算都去报告,“有关部门”又怎么接待?

    第二问,什么样的理由才是可以涨价的?超过涨价幅度后要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违者必须退回原价或降低调价幅度。也就是说,只要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了涨价理由并得到了认可,就可以涨价了。以粮油价格成因之复杂、流通环节之多来看,当地有关部门有条件、有能力按照每户提出的涨价理由追根溯源地甄别调查吗?比如,零售商在陈述涨价理由时,说批发价就涨了这么多;而批发商又说,我的进价也是涨了这么多……那么,我们的“有关部门”还有没有精力一步一步追下去呢?

    第三问,仅仅“说明理由”,能否遏制粮油价格上涨?食品价格的成因,远比其他商品复杂的多。除了耕地逐渐减少等刚性原因,更有因生产者多为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有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既怕因惜售而“套牢”,又怕因甩卖而“踏空”。这就给那些有实力的批发商提供了囤积居奇、价格炒作的空间。只有在生产者中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化运作来取代小农户直接面对市场;只有在开放的市场中,另外确立一条国家主渠道,粮油价格的调控主动权才能真正掌握在政府手里,这远比让商家来“说明理由”而说明了理由照样无所作为更有效。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