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6日
星期
一位“海归”中药学家的心里话——
回国创业让我满足和自豪
2008-01-06
新华社记者 许剑铭 孙洪磊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回国创业以来,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我可以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全部奉献给国家中药产业的发展,现在是我难得的创业机会。”

    天津大学药学系天然药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高文远,是一位曾在韩国、香港留学工作多年的海归人士,2002年被聘为天津大学科技带头人才,2005年被评为国家“新世纪创新人才”。就国家对于传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力度和归国后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两方面,语速颇快的高文远对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韩国和香港工作的时候,最强烈的就是有一种打工仔的感觉。”高文远说,“虽然在香港的时候,我的太太和孩子都搬了过去,待遇也非常好,但是几乎没有‘主人感’,从来没有像如今在天津大学工作这样,有这么强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高文远说,自从1998年回国以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国家财力在不断增强,用于科研方面的经费在不断增加。1998年的时候,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做项目,一个项目一般只能申请3万元的经费。而现在,一些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几十万上百万的项目经费已经很平常了。

    “回国这些年,我确实切身感受到我国的中药产业在从不规范逐渐走向规范。中药必须从药材源头进行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才能搞上去。国家对药厂实施了GMP认证,进行规范化管理,发展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等,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的中药产业的可喜变化和发展。而且最重要的是,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把中药作为一个事业和产业在认真地做大发展,这让我对中药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像我这样的研究中药的人,今后可以给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目前,我国对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中药材还是人工采集的野生药材,这引起了高文远的忧虑。

    “采野生药材对自然环境破坏很大,而且随着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加快,中药资源的消耗量会越来越大,单纯靠标准化栽培,已经不能解决破坏性采药的问题了。现在我正全力参与‘大规模培养人参、西洋参生物技术及次生代谢调控研究’项目,这是有关部门扶持的‘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及特色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里的一个子项目,我希望研发成功后,通过生物技术大规模地生产人参等中药材,保护我们的环境。”

    “我国的中药产业的确面临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努力挖掘传统中药的优秀部分,比如说加强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用现代科学解释中药的有效成分,去除传统的糟粕,加大中药的宣传力度,把中药产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据新华社天津1月5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