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
星期
"在路上的故事"征文
《荒凉天使》:凯鲁亚克的反省
2008-01-08
米单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1957年,《在路上》出版。实际上,这本书写于1950年。之后,出于对自身的反省,对“在路上”那段荒唐(燃烧)岁月的反省,在1956年,凯鲁亚克写了《荒凉天使》。

    在六年里,凯鲁亚克不再追问身边的人,在这一生中你想要得到些什么?而是试图自己找寻答案,从大麻和淫靡的生活里走出来,投入反差巨大的参禅生活中,投入到找寻生命意义的沉思中,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倘若我追随凯鲁亚克的脚步,踏进一场寻找血液永不停止沸腾的征途,即便勇气教会我知足常乐,义无反顾地生活,直到老去,但死神的镰刀终究会叫我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可以确认,自由到了尽头,反抗没有前途,意识即将消亡,那么,有什么必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继续冒险?

    如果一切都有答案,凯鲁亚克也不必在荒凉峰上枯坐参禅。而禅是什么?一切的可能性?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安宁?对此,凯鲁亚克也没有答案,才会在63天后告别了荒凉峰,回到人世间。

    那么,生活又是什么?它总是缄默,在黑暗中保持永恒的沉默。但事实总使我们蒙羞,青春不会因为有上帝的眷恋而安宁,或是如期盼中的多姿多彩。你看,就像有时候,某人在夜里会被某支情歌击中,或者怀念某人的好;像在某个深夜,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死亡、绝望、恐惧,除了希望,当然,这些都永恒存在。站在从未实现的奇迹身后。

    在荒凉的、连接墨西哥的那块大陆上,在西海岸上,人们像马儿一样奔跑,他们正视自身的罪恶(当然,远远够不上罪恶的标准,只不过是道德标兵们厌恶所在),人们聚集在酒吧里,言语粗鲁,行为放纵,把生命交给奔驰的车轮,交给大麻和享乐。他们从不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谈论末日——或是保持缄默,永不出声。

    事实上,我对这样的阅读方向无从把握。我不知道这样的体验会将我推入怎样的深渊。文字带来的体验冲动和现实生活中偏理智的呐喊从相同的惶恐出发,又在相互的焦虑中互相编织。类似凯鲁亚克的小说,正如他所提倡的自发性写作一般,阅读时只需要某种作者和读者的共鸣,或称为契合。在这儿,你别去妄图寻找对你文学历程有益的东西,也提不得“在路上”这样的行为有多酷(我敢打赌,如果你真正明白“在路上”这一词的意义,你肯定不会离家不到二百里就标榜自己在路上)。在小说结束后,你将要很悲伤——亲爱的,你的青春,你就看着它滑向不可避免的平庸。除了狞笑的死神,我们根本不知道前路什么在等着我。

    就像这样的句子:“那是一个萧条的日子,工业美国将被人抛弃,它只好在一个漫长而无人知晓的星期天午后怅然生锈……”或者是这样的句子:“黑夜将给大地祝福,将藏起河流,裹住山峰,隐没掉最后一片海滩,而没有一个人、完全没有人知道,除了自己在可悲地趋向衰老以外,还将有何遭遇。”

    看着这样的句子,你怎么能不心伤?苟延残喘;熊熊燃烧,都只是生活而已。那将要来的,既然不可知,不如懒得理会。即便审判者们挥舞毛巾对此报以嘲笑。

    就像默尔索,对世事的厌倦和自己的无能为力感作祟,这才会渴望着很多人来观看自己的处刑,并对自己报以仇恨的喊声。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