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
星期
年轻人炒股是好事吗?
2008-01-08
吴木銮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香港的官员盛传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演讲,犹如进入“虎穴”,因为该校学生甚是挑剔,经常会让官员下不了台。近日,香港一位前政府官员在香港中文大学获授荣誉博士学位。中大的一部分学生在典礼中大声抗议,成了次日香港报纸的头条新闻。学生们认为前官员当年政绩不佳,而中大向他授予学位是一种“献媚”行为,因此多次打断前官员的谢辞。

    可是,勇闯“虎穴”中也有官员的讲话学生特别爱听,这就是“年轻人勿沉迷炒股”论。此人就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一个财政司长的演讲,在许多人的预期中无非就是一些财政的运行数据。股市交易的印花税对香港财政收入有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曾司长应该大赞股市交易之好。但是,他的演讲却奉劝年轻人不应过分功利,沉迷于“炒股”。他认为,大学生要有时代的责任,要在工作和读书之外花时间去了解社会事务。还在谈起自己在读书年代做义工的经历,鼓励学生可以多参与帮助弱势群众的服务、为社会的问题抱不平。同时,他还希望学生能够多参与到香港的政治,加入政界和公务员队伍,提高香港的管治水平。

    无独有偶。我们的教育部发言人也曾于去年年中表示“大学生炒股不宜提倡”。他的观点是,参与炒股不仅仅占用了大学生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般来说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缺乏抗风险的能力,一旦失败,那么大学生根据他目前的情况,难以承受他所能承担的后果。但是,他的观点显然没有前者来得生动,有说服力。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炒股可以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学生在炒股中可以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获得直接的社会经验,对今后的职场发展非常有好处。而且对于财经类学生来说,炒股还直接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水平。

    但是,这些观点大多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除了美国和英国人外,绝大多数社会很和谐的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口炒股率极低。股市交易被认为是专业人士的差事。特别是以投机为目的炒股,更与普通民众无关。大学生谈哲学、政治的现象要比谈理财的多得多。虽然香港是一个商业城市,笔者的观察却是他们的理财观念还“落后”于大陆。根据香港本地的一些调查表明,虽然成年人买楼保值增值,做股市长线生意的比例不低,但年轻人参与率却不高。近期因大陆可能推出港股直通车引发股民数量增多,各种媒体就开始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一些医疗专家也提醒炒股可能引发的各种心理和生理疾病。

    虽然目前仍未见到大陆年轻人炒股的比率、变化的数据调查,但是从长远来说,一个民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动物”,并不是好事。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