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
星期
达拉特旗:吸食毒品成了公开的秘密
2008-01-08
赵海东 本报记者 李玉波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一个30多岁的男子,左手握一个白灰色的团状物,右手持着一根前端烧红的铁丝棒,铁丝压在白灰色的团状物上,顿时腾起一团白烟。男子张大嘴,用力地将白烟吸进嘴里。然后,男子闭上嘴,白烟从鼻孔徐徐地冒了出来,他又把铁丝插在炉火里。这是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路边的一个小饭馆里看到的场景。

    这名男子吸食的是安钠咖,属于精神类药品,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二级毒品。记者与该名男子聊天,他对安钠咖对人体的危害性不以为然,“没有什么危害性,它能提神、利尿,不知为什么国家把它定为毒品。”在他眼里,十几元一块的安钠咖能烫吸3到5天,比吸烟省钱,更比吸烟提神。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白泥井镇小饭店、小旅店的火炉旁都放着这种烫吸安纳咖的铁丝,它似乎成了当地人居家待客的必备品。

    烫吸安钠咖在当地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吸食安钠咖的人以农民、货车司机、煤矿工人等重体力劳动者为主。另外,当地百姓在婚丧嫁娶时,会把安钠咖和香烟放到一起,招待客人和帮忙的体力劳动者。

    当记者按那名男子指点到一家小铺子买安钠咖时,却被告知没有。为记者开车的当地司机说,你一口的外地口音,谁敢卖给你。

    在记者的求助下,司机帮记者从小铺子里买了一块安钠咖,花了12元钱,比一元硬币大一圈,大概有10多克。

    “现在查得比较严,外地人根本买不到,也没人敢卖给外地人。被警察抓住可是要蹲监狱的。”该名司机说,他二弟是拉煤的货车司机,经常到在桥边骑自行车的农民手里买安钠咖,他们都很熟。

    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安钠咖是联络感情必备品。达拉特旗公安局缉毒大队的大队长郭晓春也知道这种说法。

    烫吸安钠咖的人群大部分集中在大车司机、厨师、矿工和务农人员中的重体力劳动者。在达拉特旗,民间烫吸安钠咖是公开的秘密。

    郭晓春说,为了治理内蒙古西部存在贩卖、烫吸安钠咖的情况,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黄河行动专项治理安钠咖的贩卖、烫吸,达拉特旗烫吸安钠咖的人数从以前的4万到5万人减少到现在的两万多人。

    2007年11月28日,达拉特旗禁毒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在全旗范围内开展整治贩卖烫吸安钠咖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管理部门严厉打击贩卖、烫吸安钠咖的违法犯罪活动。但将近3万人烫吸安钠咖,约占达拉特旗人口的1/10,治理难度大,一直困扰着达拉特旗警方。

    “达拉特旗有完备的举报奖励制度,但收效甚微。”郭晓春说。吸食安钠咖和吸食传统毒品不一样,尿检根本检测不出来,因此接到群众举报后,将烫吸安钠咖的人员带回警局后无法检验,只能放了,除非抓个现形警方才能依法处理。

    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的研究人员针对内蒙古西部某地区36例长期烫吸安钠咖的调查和医学研究显示,安钠咖通过中枢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对肝功能有明显影响。同时,烫吸安钠咖者会产生抑郁、焦虑情绪,长期烫吸安钠咖明显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工作生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