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8年1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校园周刊
一个义举让一人受惠 一项政策使多人受益
2008-01-10

    父亲再也不用拉下老脸去借钱供我读书了

    河北师范大学 杨本兴

    2007年夏,经过6个月的高考鏖战,我已经是身心俱疲了。在等待通知书的日子里,我没有选择放松,而是想去打零工,为上大学挣点儿生活费。连续几天碰壁之后,我终于在一家超市里找到一份理货员的工作。活儿虽然很苦很累,但一天25元的工钱对我的诱惑力还是相当大的。因为父亲积劳成疾,干不了重活,而母亲在几年前的一场大病后一直瘫痪在床,家里所有的积蓄早花光了。

    8月中旬,河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来了,我们全家为此高兴极了。尤其是父亲,拿着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仿佛要上大学的不是我而是他,母亲则用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河北师范大学的名气在他们心中虽比不上清华、北大,但也是一类本科大学,这足以让他们在村子里感到荣耀。

    我从通知书里拿过收费单看了一下,学费加住宿费,每年要5000多元钱,再加上生活费,对于我们这个贫困的家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我尽量平静地问:“爸,咱家还有多少存款啊?”父亲身子一颤,说:“看我高兴的,把这个事儿都给忘了。除去今冬买种子和化肥的钱,剩下的不到2000元了。不过,没关系,我明天出去借点,你爸这张老脸还是有点面子的。”

    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前几年为了给母亲看病,向亲戚们借钱把人家都借怕了,哪里还能借到钱啊?正在犯愁之际,我突然看到通知书里还附寄了一份国家助学贷款的介绍资料,仔细地看过一遍后,我凑到父亲身边说:“爸,不用愁了,咱们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而且不用付利息。”父亲担忧地说:“那能行吗?”我满怀信心地说:“保准行,现在国家的政策可好了,处处都讲以人为本。电视里也经常介绍,许多贫困大学生都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上了大学。”父亲半信半疑地说:“那好,咱也试试吧。”接下来的几天,我向超市老板请了假,按资料上说的,分别到村委会、镇政府和县民政局办理贫困证明,各级领导对我家的情况非常同情和关心,各项证明很顺利地办好了。

    9月初,我如期地走进了河北师范大学的校门,并向学校递交了贫困证明。老师和领导都很重视,说让我先安心读书,他们会想办法为贫困家庭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不久,我即被通知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助学贷款,签了合同之后,心中的那块巨石终于落地:我每天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不必再为学费而发愁了。

    我立即给家里打了电话,把好消息告诉父母。父亲在那头激动地说:“儿啊,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好报答学校和社会啊!”父亲不会说什么很深刻的话,但我知道我应该努力学习知识,为以后回报社会打好基础。

    助学政策伴我从初中到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王芳

    我来自湖南一个偏远农村,父母都是农民。1998年,家乡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我们一家人居无定所,读书更是不敢奢望。这时候,是国家的助学政策将我送到了希望初中,让我能继续我的读书梦想。

    经过努力,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根本无法承担我和读初二的弟弟两个人的学习费用。这时候,县领导送来了助学金,让我得以走进了高中。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在高一期中考试后的表彰大会上,校长说:“为了激励贫寒学子继续努力,教育局决定给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每人400元的奖学金。”我得到了这个奖学金,全家为此幸福了好几天。

    由于高中学习成绩优异,我顺利地拿到了常德市贫寒学子助学基金,圆了我的大学梦。记得大一时,我惴惴不安地向学校递交了国家奖学金申请书。半个月后,辅导员通知我填写正式申请表。我第一次拿到了那么多钱——4000元,这是我平生一次性拿到的数额最高的一笔奖学金,也是国家助学政策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本来爸爸妈妈还在东拼西凑我和弟弟的学费,这时的国家奖学金就像纷纷大雪中的热炭,融化了我们全家人心中的寒冰。

    大一刚进校门时,凭着一张贫困生证明,我在校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月底就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拿到工资的一刹那,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我终于可以自立了!3年中,通过国家和学校的助学政策,我在学校先后做过的校内工作有图书馆助理、心理咨询中心助理、网络中心收银员等。我在象牙塔中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光阴似箭,今年我已大三。3年来,我一直努力学习,已连续3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今年同时还获得了国家二等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基本上可以支付我的学费。

    助学政策改变了我的人生。家乡一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我们家尤其严重。爷爷奶奶认为女孩子读书没多大用处,还浪费钱。爸爸妈妈倾向于只让弟弟读书。后来,由于村长耐心地做工作,家里人才勉强同意让我进了小学,开始了我的艰难而幸福的求学之路。如果没有支持女孩上学的农村助学政策,我现在可能就是浩浩荡荡的“农民工”队伍中的一员。

    围棋盘由19条线横竖交错形成361个点,每一个点都有各自特殊的使命。我们是贫寒学子,但我相信,我们也有我们与众不同的使命。人生就像一盘棋,相同的开端、相同的归宿,不同的是奋斗的过程。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将唱着《感恩的心》前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牟志勇

    高中那年,我揣着借来的1200元钱去四川省屏山县中学报到。家里的钱并没有如期汇到,一个月后饭卡里仅剩下3毛钱。班主任得知情况后,慷慨解囊,给我续充了那个学期所需的生活费。从这一刻起,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情况真的是“与众不同”。

    母亲在我两岁时便离家出走,至今音讯全无。没什么文化的父亲外出打工时被人骗走所有的积蓄,加上母亲给他的打击,已经丧失去了外出的勇气和体力,只好留在家里种地。79岁的爷爷听力极差,81岁的奶奶视力全无。除此之外,一个天生聋哑的叔叔和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伯父,对我们这个本来就很贫困的家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在很多人看来,我有足够的理由“堕落”,实际上,我也差点儿如此。但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我终于走过来了,而且走得还不错。

    高一寒假的时候,顾不上回家过年,我去一个商场做了发货员。本来说好只给我200元工资,发薪时老板多给了我400元,她的话对我来说如醍醐灌顶:“贫穷不是你的过错,真正的过错是你安于贫穷,不知道如何去摆脱贫穷。一个有梦想的人,艰苦的环境会成为他无穷的财富。你现在拥有了很多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东西,用好它,你的路会走好的!”

    于是,我决定要彻底改变自己只为一张高中毕业证而学习的念头,要努力考大学,要靠知识来改变命运。与此同时,我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家里不能给我提供丝毫的经济支持。这时,学校展开“智力扶贫”的助学政策,我获得了诸多帮助,一直到我顺利地踏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校门。

    进入大学以后,得益于国家的助学政策,大一时我获得国家助学金和省级奖学金;我现在读大二,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我一直在想,这一路走来我欠下了多少债务啊!我将如何偿还?

    我告诉自己,不管这笔债务有多重,以后我一定会加倍偿还。但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重要的是在学校里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去帮助他人。

    我觉得,在上大学的这一年半时间里,我基本做到了。大一时,我和几个同学组成了一个“高考指导公益巡讲团”,去大庆的一些高中,向学弟学妹介绍我们的高考经验。我主讲英语,先后认识了数十名同学。他们有的深夜打电话给我述说心中的压抑,有的在周末找我研讨学习计划,有的向我寻求消除心理紧张的方法,我心中备感安慰。我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一些人了。高考后,许多被录取的同学和我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悦,向我表达谢意,我知道我迈出了很好的一步。

    我真的很幸运。为了让自己记住这一路走来获得的帮助和扶持,我特意学了一首歌——《感恩的心》。我将唱着这首歌,努力地走好后面的路。

    从国家助学政策的受益者到宣传员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生资助中心 孙雪兵

    2003年我接到一份本科院校的入学通知书。看着高昂的学费,我陷入了苦闷之中:偏远山区,农民家庭,母亲身体不好,妹妹要上高中……

    正感到无助的时候,我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设立了优秀新生奖学金,对达到本科院校分数线的学生给予2000~6000元不等的奖励。2003年中秋节那天,在学校其他学生结束军训许多天后,我带着东拼西凑的2000元钱,独自来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

    学校很快就兑现承诺,奖励我4000元的优秀新生奖学金,我用来支付了第一学年的学费。意外的是,学院还给我提供一个勤工助学岗位,让我每个月有160元的生活补助。从此,我每天的早餐不再是一碗稀饭和一个馒头了。

    消除了后顾之忧的我迅速融入了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2004年10月24日,过完20岁生日的第二天,我报名参加武汉血液中心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作为自己的特别的生日纪念礼物。努力学习也为自己赢得了回报:我先后两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2005年5月,由学校推荐,我还获得了湖北省政府奖学金。这些奖金,我用来支付了第二学年的学费。

    正当我为第三学年学费发愁的时候,学校开始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在提供了相关材料之后,我顺利地拿到了4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2005年寒假,作为学生干部,我没有马上回家,而是积极协助学校老师为其他同学办理助学贷款。

    2006年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了到外贸企业工作的机会,报名参加了团中央的“西部计划”。这年的7月23日,作为志愿者,我来到了比家乡更贫困的湖北罗田山区一所村级中学支教。在这里,我再一次感觉到国家助学政策的温暖:国家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不仅让贫困的山区学生上学不交书本费,还给他们补贴生活费和住宿费。我所带的班级63个人中有28人受惠于此政策。

    一年的服务期满后,我带着“西部计划”铜质奖牌和3本荣誉证书,回到母校学生资助中心做了一名老师。

    4年来我享受国家助学政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今天,我又成为国家助学政策的宣传者和贯彻者,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学校的温暖。开学两个多月来,在领导的支持指导下,我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已经审核发放了6478人次、总金额达428.755万元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等19种不同类型的奖助学金,还协助部门领导为206名学生办理了每人每年5000元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现在,98名同学的生源地贷款已经全额到款,其余同学的款项正陆续到账。同时,我们学生资助中心还积极开拓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每月为贫困学生发放勤工助学补贴达25732元。

    饮其流者思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我没有忘记支教的宝贵经历,如今同山区的孩子们还保持着联系,每学期初都为一名失去双亲的学生寄去200元的生活补贴,并牵线搭桥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我也没有忘记支撑我完成学业的国家助学政策,如今每月也都在提前偿还贷款,希望让更多像我一样的贫困学子有机会享受国家资助,完成学业。(本版征文由本报记者谢湘、原春琳整理)

    欢迎参加“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

    来稿请寄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助学政策助我成才”活动办公室收,邮编:100702,电子邮箱:zhcf@cyd.net.cn。

    

进入同学论坛-->>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