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0日
星期
禁限塑料购物袋:还须文化助力
2008-01-10
张贵峰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以政府法令的形式,全面禁限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无疑是当前非常必要且十分紧迫的一项任务。统计显示,目前全国仅每天使用的塑料袋超过30亿个以上——仅买菜一项,每天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也在20亿个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年的塑料袋使用量超过1万亿个,人均近千个。而伴随如此巨量塑料袋使用而来的,便是环境损害惊人的“白色污染”。

    要更好地将这项限制塑料购物袋的任务贯彻到位,通过政府法令、制定严密强硬的行政措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看起来似乎显得很“软”,但实际上更为关键、不可或缺的方面是:从文化的角度,来反省、检讨并引导、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

    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尤其社会生活的加速“现代化”,诸如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这类寻常生活场面,已经不只是单纯经济意义上的消费行为,而且逐渐浸染、衍生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价值伦理意义上的生活方式,并事实上成为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具体表征、见证。

    所谓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也即是指:一种并不仅仅满足于消费商品的一般使用价值,而更在乎消费其背后所代表寓意的文化象征符号的生活方式,比如,高档奢侈消费背后象征的所谓“品位”、“身份”、“地位”,一次性消费背后所预示的诸如“时尚”、“潮流”、“时髦”,等等——譬如说,你去超市商场购物,如果自备采购用具,拒绝那些一次性且往往显得“过度”、“华而不实”的包装,便很可能会被认为“老土”或者“不合时宜”。

    更进一步看,在长期的耳濡目染、无孔不入的渗透下,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乃至塑造了我们的心理人格。这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所总结的一种现代消费社会环境下的典型人格心理症候——“市场型人格”。在这种人格支配下,人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他内在地拥有什么,而在于他外在地交易了什么,换言之,人生的幸福不取决于自身的质地,而取决于他的销路——被市场消费、接受的程度和深度。

    所以,要从根本上抑制一次性塑料袋这类过度消费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便不能不在采取行政禁限措施的同时,借助于文化的内在精神影响力和塑造力,通过各种方式,从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的源头检讨、扭转被消费主义所左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