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1日
星期

丽江应该自己来选择游客

2008-01-11
本报记者 张文凌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丽江应该自己来选择游客,而不是叫游客随意选择丽江。丽江应该要有这样的眼光和行动。”日前,在日本爱知大学的一个学术讨论会上,爱知大学教授大泽正治对前来访问的云南丽江市古城区党委书记周鸿说:“丽江这样美的地方,有一些地方应该是不让游客去的。比如在日本,有些山是禁止外人进入的,因为有人在那里修行,需要保持一种安静的环境。”

    和中国的许多学者一样,日本也有不少学者对丽江古城近年来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等问题非常关注,并对古城因游客过多负荷过重、居民外迁、民俗变迁等充满忧虑,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对丽江古城东中西三条河流的水质研究中发现,游客大量流动的白天时段,三条河流的污染最严重,特别是中河。“从水质的测定分析来看,古城的河流有逐渐变脏的趋势,不可掉以轻心。”

    “如果丽江的环境压力因为日益发展的旅游而越来越大,那么我就不应该去丽江,因为不仅去的成本高,更重要的是环境成本也高,如果我去了,无疑会给这个城市的环境保护增加一份压力。”大泽正治说。

    “大泽正治表达了他对待一个美好的世界遗产地所抱有的一种敬重和想呵护的心情。这样的情感是让人尊重和钦佩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说:“他的观点,正好与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如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九寨沟等逐渐控制游客流量的思路是相呼应的。与国外如不丹、锡金等国对游客的限量等做法也有一些相通之处。”

    目前,面对“原住民外迁”和“过分商业化”的激烈批评,一些专家冷静地指出,人们把古城出现的诸多问题,归结于地方政府和本土居民,这是片面的。保护丽江古城不仅仅是原住民的责任,当代新移民也同样担负着保护的责任。

    “有人认为随着原住民的外迁,古城正在变为一座空城。对此,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丽江古城历史上就是移民城市,纳西族居民中的百家姓就证明这一点。目前进入丽江古城生活、从业的人,已经或正在融入这里的生活和文化,我们应该接纳他们,认同他们,新一代的古城人已经不断出现。”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说:“但是,我们认为,只有遵守丽江古城保护条例、尊重并善于学习、接纳丽江各民族文化,履行古城千百年来形成的共同规范和乡风民俗的,才是一个真正的丽江人、古城人。”

    杨福泉也指出,明代时,由于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开明、智慧和豁达,纳西人的亲和宽容,丽江古城成为一个众多颠沛流离的异乡客可以安然栖居的乐土,一代又一代,有无数疲惫而又怀抱着希望的旅人走向这块位于玉龙雪山下的大地,不仅在此寻找到了谋生的饭碗,而且寻找到了心灵的宁静。“所不同的是,过去外来的移民无一例外地认同纳西文化,特别是在木氏土司等制定的一些本地的规章制度中,在把自己民族的文化传入丽江的同时,也努力学习当地纳西人的语言、习俗礼仪等文化,逐渐融入纳西人中。”他说。

    但是,如今的新移民是怎样的呢?

    “古城内卖小礼品的观光店太多。很多店铺的经营者是从外面进去的,对丽江文化、民俗了解非常有限,不懂丽江文化。”每年都要到丽江出差两三次的李珠说:“古城越来越让我失望,尤其是那些酒吧的喧闹。”

    古城的五一街是酒吧一条街,每天晚上,各家酒吧的姑娘小伙都会站在各自的酒吧门前卖力的唱歌以招揽生意,喧闹声几里外都能听到。根据我国的《噪音污染防治法》规定,居民区白天噪音不得超过5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45分贝;民居、商业、工业企业混住地区,白天噪音不得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然而据测量,丽江古城中心区的噪音超过了商业区的标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每天不得不忍受着高强度的噪音,古城相关部门常常会接到对噪音干扰的投诉。不久前,在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大会上,和自兴指出的古城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其中一个就是:“古城内噪音过大,原住居民减少”。

    “如今来丽江淘金或发展的新移民中,很少有人主动积极地来认同丽江的本土文化,来尽一份责任呵护它,珍惜它,发展它的社会风气,尽管这些新移民是依赖丽江的本土文化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杨福泉说,过去千百年来,各民族移民和本地纳西人一起,创造了如今举世瞩目的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的新移民既然靠“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可观的利益,那么他们也要有一份义务,为保护大家的这份衣食之源尽一份责任。“不能只把丽江古城视为一棵摇钱树,摇不下钱了就走人,把过分开垦后失去魅力的一块荒芜之地留给原住民。”

    “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不同于静止的文物保护,是对古城800多年历史文化动态的保护和传承。今天古城的居民和经营户,已经从前人的肩膀上接过了延续古城历史和文脉的重担,是民族文化的新一代传承者、创造者。古城居民和经营户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好坏的关键因素。”和自兴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