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5日
星期
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的专家推荐

专家的眼光,你的选择

本报记者 张彦武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15    [打印] [关闭]
    

    黄集伟:出版策划人,书评家。著有《审美社会学》、《孤岛访谈录》、《纸上的后花园》、《请读我唇》等。

    止庵:学者、自由撰稿人。出版有《樗下随笔》、《张爱玲画话》和《罔两编》等著作。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有《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经典与人文》、《被延误的现代化》等。

    刘兵: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著有《克丽奥眼中的科学》、《超导史话》,主编有《科学大师传记丛书》等。

    日前举办的2008年全国图书订货会上,几位书评人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值得向读者推荐的图书且加以评说。这几位专家分别是出版策划人、书评家黄集伟,现为自由撰稿人的学者止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和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兵。

    黄集伟:你该看看《伊拉克:借来的壶》

    记者:我相信你以个性和学识为依据推荐书籍的质量。你在2007年的书界视野中会推荐什么呢?

    黄集伟:《聆听父亲》的作者、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名字对于大陆读者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聆听父亲》是在他所有著作当中非常特别的一本。这个小说在写五代人的情感和生活当中,利用了两种东西,第一种,利用了限制,大陆的作家还没有用到;另外,利用到了族谱。他把族谱和限制融化到自己的小说当中融得非常好,这本小说非常值得我们读者来读。

    《伊拉克:借来的壶》应该说是一本学术专著。作者齐泽克是西方非常著名的思想家。这个学者有一个特点,从他的文辞中可以得到极大的智慧上的愉悦。书的标题有点怪异,写的是伊拉克,其实写的是我们。我翻译成当下流行的语境,当郭德纲说自己是非著名相声演员,他想表达的是他不是非著名相声演员。

    《干校家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记录了叶圣陶、叶至善父子的五百封家书。第一封信写于1969年5月2日,最后一封信写于1972年。这本书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书中介绍了叶圣陶先生有一个习惯:每次收到别人的来信,叶圣陶先生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回信,第二件事情就是把信给撕了。但是在他一生当中只有两个时期没有撕信:第一个时期是全家逃难到南方,他把每一封家书都编了号;第二个时期就是“文化大革命”,所有的家书都留起来了。我看了这本书以后感到非常惭愧,我们现在的社会和时代飞速发展,使我们遗忘的速度比以往更快了,我们不仅对爷爷奶奶或者是过去的历史不够在乎,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可能也没有太多在意。我特别向各位推荐《干校家书》。

    《今朝风日好》是董桥旧作合集。喜欢董桥的朋友不应该错过。

    另一本是戏剧理论专著,名字叫做《敞开的门》,作者是英国的彼得·布鲁克。这本书是在我个人阅读经验之外的书,非常富有启发性。其实人生就是戏剧,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学学表演有助于保护自己。这个书的语言非常有特色,非常通俗,也非常空旷,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很多联想。

    止庵:格拉斯的《剥洋葱》值得一读

    记者:你对于推荐书籍有自己的想法?

    止庵:我是想先说题外话: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有很多报纸希望推荐好书,我已经写过类似这样的文章,今天我想介绍的都是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看到的书,这里边有很多书我没读过,只是想读。如果有同好的人,可以买来看看。此外,我参加过好几次推荐活动,我常想,我们推荐的书有什么用?你喜欢看的书,有没有办法推荐给别人,让别人也来看?

    第一本书是诺瓦利斯《大革命与诗话小说》,华夏出版社的。很多年前我们就知道有诺瓦利斯这个人,但没有介绍到中国来,这本书一共有两册,我现在推荐的是第二册。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是这样的,他说“我很有兴趣用我一生写的小说,它可以独自充当一座图书馆”,我觉得他给我很大的冲击,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情况大家见怪不怪,大家都麻木了,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或者心灵上、智慧上的冲击。

    第二本书是格拉斯的《剥洋葱》,这本书在去年刚出版就引起很多人注意。其实我的兴趣不在这里,我想知道这样一个作家一生的心路历程,因为格拉斯现在快80岁了,已经属于走到人生边上了,我感兴趣的还是他一生的经历,尤其是写作的经历。

    第三本书是多利丝·莱辛的《时光噬恨》,实际上她的小说1956年就翻译到中国来了。我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是论文和散文集。我还在一些杂志上看到过有关她的访谈。我觉得这个人是一个智者,是脑子很好用的人,我很想看她是怎么讨论一些问题的。

    第四本书是三联书店出的亨利·贝斯顿的《遥远的房屋》。我为什么感兴趣呢?实际上这本书是作者一个人到一个地方住了一年写的一本书。我看了之后觉得比《瓦尔登湖》写得更漂亮。

    第五本书热内·培德的《追忆逝水年华之前,普鲁斯特之夏》,是普鲁斯特的朋友写的。这本书很薄,但写得非常好玩。所以我觉得这是值得注意的一本书。

    记者:据说你是一个影迷?

    止庵:所以我推荐三本关于电影的书。我对很多导演感兴趣,我也知道很多朋友对这个感兴趣。中国这些年也出过很多关于电影的书,我现在说的这三本都是最新出的。一本是帕索里尼《异端的影像》,一本是因斯多夫《双重生命,第二次机会》,第三本是特吕弗《我生命中的电影》。喜欢怪异一点,喜欢惊世骇俗的影迷,对帕索里尼都知道一些。这三本书是有关三个导演的书,不管是他自己写的还是别人写的,我们都可以了解到电影导演的一些内在世界。

    雷颐:《85美术运动》的作者不简单

    记者:我们想知道你对今年图书订货会的整体印象。

    雷颐:好像新书不太多,更多的是好多出版社前些年甚至去年出版的书摆在那里,甚至两三年以前出版的书又重印了,但有的并不好读。如果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明年的出版繁荣怎么办?

    可以提到的一本是黄山书社出版的《未央歌》,作者是鹿桥。我很早以前就听台湾朋友说特别喜欢这本小说,是当年台湾知识分子热读的。当我们这边学生爱读《青春之歌》的时候,那边在读《未央歌》。

    再一本是《心月何处》,作者是胡平,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我开始拿到的时候,也觉得恐怕只是写工程、技术、歌颂,但仔细一看是写的历史、人,把社会这几十年的变迁包括国外影响带来的变化通通融入一炉,所以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工程书、技术书,歌颂什么的。所以特别好。

    第三种是“文化纠错丛书”,是一套的。去年发生过一件事,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采访另外一个人,说“听说家父刚刚去世,你很悲伤”。其实这里“家父”就用错了。我们已经很多年不怎么用“家父”这类称呼了,包括我自己也会犯一些类似的错误。这套丛书很实用。

    第四本是《经济学笔谈》,作者叫王东京,我经常读到他在各种杂志、报纸、财经类报纸上关于经济学的文章。我是搞历史的,不太懂经济学,但在这里还是推荐一下。如果你对经济感兴趣,对经济学感兴趣,这本书也许对你合适。经济学里有很多高深的术语,这本书全都没有。作者站在当代经济学的前沿,但是让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能看得懂,用让读者感兴趣的语言说得很清楚。

    第五本是《85美术运动》,高名潞写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当年的“85当代艺术”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也遇到过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来自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压力,很多人为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恰恰因为有了那一代人的承担和付出,渐渐地才有“798”,包括很荒诞的行为艺术。没有当年的那批人往前闯,没有他们的承担和付出,就没有现在。这本书很厚,很客观地记录下了当时的历史资料。这个书的作者不简单。

    刘兵:科普著作《密码传奇》在网上流传甚广

    记者:刘兵老师推荐的书目多一些,共13种。

    刘兵:第一种,重点推荐《剑桥科学史》,以往剑桥历史系列的书,包括“剑桥中国史”、“剑桥世界近代史”等系列都是非常权威,有特色的,而且是很重要的畅销书。以前有类似容易混淆的,像国内出过的“剑桥中国史”丛书。但这个属于剑桥最新的通史系列。国内的科学史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存在很多问题。这套丛书把最新的史学的观念和成果做了一个汇集。实际上这套书在出版社还没有出完,目前第七卷已经出来了。我认为这套书将会对我们学术发展有很好的影响,我希望它会是畅销书。

    第二种,《密码传奇》,是科普著作。科普作品我们一向是引进的较多,原创的较少。这本书先是在网上流传,受到好评后通过纸质出版了。

    第三种,是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科幻作品,科幻作品的读者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前些年我在四川参加过科幻大会,我看到科幻迷的热情和追星的氛围一点不亚于追“超女”、“快男”,但科幻毕竟跟科学有关。《太空漫游》值得推荐。

    第四种,《弗洛伊德批判》。关于弗洛伊德理论,很多人进行反思和批判,有什么问题,以往也有类似的图书,但没有这么系统的,所以我觉得很值得推荐。

    记者:科学类的书籍再给我们推荐推荐。

    刘兵:《科学传播读本》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系列,“科学传播”现在从教材或者其他东西来说不是很理想,读了这本书,对于这个领域发展很重要。

    《你不知道的宇宙大爆炸》,这是荷兰人写的。霍金写的《时间简史》很难读,这本是否比那本好读也很难说。

    《地学思想史》是新的,这本书对于中国学术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还有《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这本书讨论的是人类非常关心的话题,以新的、权威的方式来看待人类的疾病、医学等等。不论对专家还是对普通读者,都有可读性和吸引力。

    还有像《改变秩序:科学实践中的复制与归纳》,这是很专业的书,我之所以愿意推荐,是因为作者柯林斯是著名的研究者,我曾经见过他。他比较会讲故事,在科学和日常人们理解的东西之间有一个很好的结合,而且他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

    另一本《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波兹曼著。作者其实是一个传播学的学者。本书主要讲随着技术的发明,传播方式的改变和文化的变化等等,这本书也很有思想。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