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5日
星期
寻求新的表达形式是戏曲存活下来的必然途径

程式化?生活化?戏曲影视剧举步两难

曲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15    [打印] [关闭]
    戏曲的特点是虚拟性、程式化,而影视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反映自然生活形态。为了这样一种充满矛盾的结合,由中国评剧院和深圳市骏辰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深圳市莱斯达广告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6集评剧电视剧《生死场》使出了浑身解数。该剧近日将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中国电视艺委会和中国评剧院为此联合在京召开研讨会,仲呈祥、李准、彭吉象、路海波等数十位专家现场把脉,围绕着“戏曲如何与影视剧结合”这一主题各抒己见,为戏曲如何借助影视这一大众传媒逐渐由小众走向大众支招。

    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离不开扎实的文学基础,评剧电视剧《生死场》正是看中了作家萧红这部给无数人以震撼力的作品的文学魅力。编剧刘侗透露,作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电视剧《生死场》基本保留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并遵循了小说原作和评剧《呼兰河》中的思想精髓及表现方式。出品人兼导演夏运华说,该剧强调生活化的表演,就是为了使普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更能接受和理解。但戏曲毕竟和年轻人还有一段距离,如何让广大的青少年接受,还需要在传播媒介上进一步开拓视野。

    与会专家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可能每天都会有民族民间文化在消亡,因此弘扬和扶持民族文化迫在眉睫。在传媒样式多样化的今天,已不能单单依靠在剧场的戏曲演出,而借助影视传媒推动中国戏曲文化的发扬光大应当是个有效的途径。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评剧电视剧《生死场》融入了评剧的唱腔艺术,较原小说及评剧作品更具观赏性和故事性,加强了人物的命运感,强化了戏剧冲突。他在研讨会上指出,长期以来戏曲电视剧是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弱项,而与影视媒体的结合,无疑为处于困境的戏曲艺术另辟一条生路。但与会专家同时也指出了该剧在由戏曲向影视剧转换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些问题,如情节发展不够流畅,显得过于跳跃,在人物塑造上还应吸取电视剧的长处等。

    如何在保持戏曲艺术特质的前提下,用影视手段和语汇来提升剧作的内涵、烘托戏剧情景和演员的表演,是当下戏曲影视剧应该着力探索的课题。与会专家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新的尝试,才有可能使京剧等戏曲在新时代吸引新观众、焕发新活力,更好地流传下来。无论如何,传统戏曲不能保守,跟上时代潮流,寻求新的表达形式,才是戏曲存活下来的必然途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