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3日
星期
四川推出23个公益项目关爱留守学生,热心公益者找到各自的兴趣点——

项目制为爱心提供接口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王子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1-23    [打印] [关闭]
    

    1月10日,两名女大学生来到四川省成都市的沙湾邮政所,把一床干干净净的棉被邮寄给四川省平昌县兰草镇中仁村的“留守学生之家”。爱心立即得到了回报——她们不用负担邮资。

    作为关爱留守学生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四川省邮政公司本月初启动了爱心包裹活动:爱心人士为指定的“留守学生之家”捐赠文具、书籍、生活用品,邮局免费为其寄包裹。仅1月10日一天,邮局就收寄了20多个这样的“爱心包裹”。

    除了爱心包裹活动,四川省邮政公司和团四川省委本月初还为留守学生推出了爱心书信和爱心贺卡活动。“爱心书信”是指四川省邮政公司拿出200万元,支付留守学生寄家信的邮资。

    “爱心贺卡”是指四川邮政每销售一张以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为主题的贺卡,就为留守学生捐赠一角钱。此活动计划募集200万元,用于建设100所“留守学生之家”。这项名为“寄一枚贺卡,献十分爱心”的爱心贺卡活动受到消费者欢迎。成都市大长江豪爵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一下子就认购了6000枚爱心贺卡。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给客户邮寄爱心贺卡,既联络了感情,又能为公益事业尽一份力,还提高了公司的形象。”

    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如四川电力、四川电信、四川移动、新华人寿等都举办了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

    爱心如此涌动,缘于团四川省委于2007年9月推行的项目制,23个公益项目为爱心提供了接口。

    四川省关爱留守学生行动由团省委牵头,自2006年2月启动以来,建设了1700多个“留守学生之家”,招募的志愿者超过10万人,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但团省委不敢松劲,因为面对全省300万名留守学生这一庞大群体,仅靠团省委掌握的资源,所能给予孩子们的帮助还比较有限。要想提供更多的帮助,就需要激发出社会中蕴涵的更多爱心。

    经过认真的调研和探讨,团四川省委推出23个关爱留守学生的公益项目,包括亲情港湾项目(捐建留守学生之家);好书好朋友项目(捐建留守学生爱心书屋);亲情热线项目(捐赠留守学生爱心电话及话费);亲情邮件项目(捐赠留守学生与父母通信的邮资);亲情大讲堂项目(农村留守学生家长培训计划)等。

    23个项目涉及了关爱留守学生行动的方方面面,目的是让爱心人士容易从中找到对应的兴趣点。团省委的干部们四处出击,拿着项目向人们“推销”。

    此举立竿见影。民营企业汉龙集团得知团省委推出的项目后,很感兴趣。2007年11月27日晚,双方负责人坐到了一起,商谈项目合作,越谈越投机,捐赠金额也在不断攀升———18时,从100万元增加到 1000万元;20时,增加到1100 万元;23时,又增加到1300万元。

    汉龙集团决定,在5年时间内陆续投入1300万元,用于多个公益项目,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亲情港湾项目(捐建留守学生之家),确保汉龙集团的工程开到哪里,“留守学生之家”就建到哪里。

    同样是出于兴趣,新华人寿、四川电力加入了亲情港湾项目,四川电信、四川移动加入了亲情热线项目,四川省邮政公司则加入亲情邮件项目。

    这些项目也契合了留守学生的需求。以亲情热线项目为例,四川电信向全省21个市(州)的农村留守学生,免费赠送了15万张亲情爱心电话卡,单张面值20元,共计300万元。这种电话卡话费低廉,以其中的包月亲情卡为例,套餐内的市话不限时间,也就是说可以随便打;长话0.005元/分钟,一张面额20元的卡,可以打4000分钟的长话,让留守学生可以和远在异乡的父母尽情倾诉。

    虽然没有大做广告,但是这些项目由于能够打动人心,已经出现了“口口相传”的效应。

    记者从团省委了解到其中一个传播案例:成都传媒集团选择了部分项目,与团省委开展合作。在与分众传媒公司的业务来往中,成都传媒集团偶然提到了自己参加的项目,分众传媒公司的负责人一听就来了劲儿,于是在公司安装在成都小区电梯、商场等地方的大量液晶电视上,专门插播关爱留守学生行动的公益广告,呼吁人们参与。

    随后,分众传媒公司在与四川电台“城市之音”频道的合作中,得知该频道欲策划一个公益活动,正在寻找点子。分众传媒就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公益项目推荐给了对方。

    2007年12月6日,四川电台“城市之音”频道与团省委一起,启动了“这城市有爱”公益活动,“城市之音”频道在节目里告诉市民如何参与关爱留守学生行动,并组织演艺界明星到商场、机场等公共场所开展宣传,发动社会募捐。

    通过“口口相传”,关爱留守学生行动的影响力得以不断提升,筹资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07年12月,团省委创设的四川留守学生爱心基金累计获赠7000余万元,为各项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

    团四川省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的感受:关爱留守学生行动启动之初,团省委到处找企业寻求合作;23个项目推出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向留守学生奉献爱心。项目制的好处,正好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本报成都1月2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