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安乐椅神探”的闹剧推理
除了具有卡尔一贯的风格,例如不可能犯罪、气氛、复杂的情节之外,本作品还鲜明地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那就是闹剧推理、特殊的视角转换结构以及安乐椅神探推理。
闹剧推理,就是指推理小说中出现了不可理喻、无法解释甚至有些类似疯癫的情节,但一切混乱的情节都必有合理的解答。卡尔是闹剧推理的高手,《犹大之窗》中女婿拜见岳父的离奇状况、《九个错误答案》中叔叔与侄子的死亡赌博、《唤醒死者》中如戏剧般的冒充和逃亡,或者《盲人理发师》中的侦探小分队闹剧,充分展现了卡尔杰出的喜剧才华和高超的推理小说技巧。当大家都在剧情中晕头转向,还有谁会注意到凶手呢?
幽默并不是闹剧推理的目的。闹剧推理的真正目的,在于混淆读者的视听,偏转读者的注意力,在推理小说创作学中,这是一种高端的技巧,叫做“误导”。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采用了多角色叙述的结构。
外表英俊、内心细腻、不放过一丝一毫细节的卡鲁瑟巡官,脾气粗暴、颇有大男子气概的警察署长赫博·阿姆斯特朗,经验老到、沉着冷静的海德雷探长:这三个不同的警方角色,以自己的视角和理解,分别以不同的“我”的口吻,将整个故事还原出来。
每一位叙述者都会将案件以自己目击和理解到的内容讲述出来,同时留下了大量扑朔迷离的问号和不可理喻的闹剧;下一位叙述者多少解答了一些问题,但同时,另一些问题却被埋得更深了。
在卡尔的作品中,任何特殊的设计,特殊的结构,一般都是有其意义和目的的。就推理小说作家来说,如何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最大的意外性,是作家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但卡尔用了很多种方式,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阅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来说,重新回忆整个案件,会发现案件的全貌出乎意料地简单。但为什么我们阅读的时候,却感觉故事内容如此丰富呢?
原因大概就在于这个叙述。作品将整个故事的内容分层次、分段讲述,有选择性地让读者着力去思考(甚至说引诱读者去关注)某些方面,而悄悄地让读者忽视另一些线索。作品不断提出问题,给出吸引人的场景,再解答部分问题,简直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难怪这部作品即使只有一具尸体,也能够写得那么长,而且魅力十足,引人入胜。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卡尔不断误导着我们,当我们自得其乐时,其实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远。
安乐椅神探是侦探小说游戏性的一个极致。所谓安乐椅神探,就是侦探完全不参与现场调查和问讯,仅凭借别人的叙述和间接的帮助,完全以自己的逻辑推理来锁定凶手。埃德加·爱伦·坡笔下的杜宾,在《玛丽·罗热疑案》中,这位史上第一大侦探就运用报纸上的信息拼接出玛丽·罗热案件的轮廓。不过,真正的第一“安乐椅神探”还是奥希兹女男爵笔下的角落里的老人,这位隐姓埋名坐在咖啡店一角喜爱打怪异绳结的老人,通过报纸新闻以及偶尔的法庭旁听,运用逻辑推理手法,破解了不少疑案。此后,雷克斯·斯托克将安乐椅神探长篇化,写出了尼洛·沃尔夫系列。这位恐怕是史上最胖的侦探因为不愿意出门调查,而成为安乐椅神探。
这部《阿拉伯之夜谋杀案》是侦探菲尔博士职业生涯中罕见的安乐椅神探经历。他在其他三位叙述者挨个讲完自己的故事之后,泡了一杯咖啡,将真相向各位娓娓道来。
虽然荡气回肠这个词对于胖得有些卡通的夸张的菲尔博士来说并不大适用,但那种如手术刀一般精准而直达核心的推理,确实让人惊骇不已。如果硬要评史上的安乐椅神探明星,恐怕一部这样的作品就可以使他成为很有竞争力的候选人。
《阿拉伯之夜谋杀案》
约翰·狄克森·卡尔著
吉林出版集团
2008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