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职场,女性需要的不是加分
作为一名女性,我深感“男女平等”在升学、就业、竞争等过程中的重要性。现实告诉我们,当下升学、就业、竞争的社会环境对于女性而言,是残酷的。“限招男性”、“男性优先”、“X年不得生子”等这些经常出现在人才招聘市场上的字眼,无不在说明,女性正面临着社会歧视。就此,政府将关爱女性量化成政府责任,这种做法确实让人敬佩和感动。但是,信阳的新规是否合理、有效,依然值得商榷。
一个事实是,现实中的“男女不不平等”,往往与女性先天智商高低和后天努力程度无关,二者对“男女平等”也不构成根本威胁。真正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是,女性在家庭、生育、生理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歧视。在这种环境中,信阳的新规表面上看是对女性的“关爱”,但是这种“关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质问题。
就拿笔者亲身经历来说,笔者大学毕业时,各科成绩都不错,在班上排名第二,还考了不少“证书”,比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教师证等,与许多男生相比,总成绩别说高出2分,就是20分,也绰绰有余。但是,许多用人单位来学校招人时,宁可要那些总成绩低得多的男生,也不要成绩优秀的女生。这时,学校给我加2分或“笔试满分的2%”又能怎样呢?由此看来,对许多女性而言,渴求“男女平等”,不是渴求“额外加分”,不是渴求额外的施舍,而是渴求在升学、就业、竞争等过程中,女性能像男性那样平起平坐,不遭遇歧视,不遭遇冷落。否则,即便在一些考试中给女性加20分乃至40分,女性照样不能跟男性平起平坐,仍然会面临分数之外更大范围的更加残酷的歧视。
何况,额外加分这种“关爱”,其关爱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在我国几亿女性人口中,每年要参加考试的女性占整个女性人口的比例非常之小。而在就业、竞争等过程中遭遇歧视的女性,却是数以亿计,是个普遍性问题。因此,不能把“关爱女性”简单等同于“额外加2分”或“笔试满分的2%”,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重心放在矫正社会在招录、评价、考核中对女性的歧视上来。
一言以蔽之,真正让女性输在起跑线上的,让女性痛苦的,不是女性先天的智商不高和后天的努力不够,而是升学、就业、竞争等过程中重男轻女的文化、土壤。只有抓住了歧视女性问题的实质所在,才能真正解决男女不平等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