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然还给动物
虽然设施看起来有点寒酸:冰冷的玻璃墙壁对面,摆了台14英寸的笔记本电脑。但从阿诺克目不转睛的神态来看,她对这部宫廷大戏很有兴趣。
这也许没什么稀罕的,但阿诺克是只黑猩猩。她今年22岁,住在北京动物园。
为她提供服务的是位动物学家,名叫金龙(Carin Harriton)。这位英国女士解释说,尽管无法确定猩猩是否了解剧情,但这一做法能够使其恢复活力。
在她打开笔记本之前,阿诺克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和人类相似,这是灵长类动物情绪低落的显著表现。
金龙的工作就是让诸如阿诺克等圈养动物表现出正常天性。在动物行为学理论中,这一做法叫做“环境要素丰富”(Environmental Enrichment),又称为“丰容”。
老虎,在“电话亭”里踱步
从2000年起,金龙开始在北京动物园从事丰容工作。她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博士生。在导师的安排下,到动物园研究人工饲养下的野生虎行为。其中,老虎的踱步频率是所需数据之一。这是衡量大型猫科动物精神紧张的指标,与圈养密度有很大关系。
“不要以为拥有一座虎山它们就很开心,”金龙打比方说,“这样的领地面积如同一个人被关进了电话亭。”
这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动物园面临的难题。这位医学和动物学双料博士,由此想到了美国新墨西哥州一家动物园采用的嗅觉丰容法。
饲养员把清理有蹄动物粪便的塑料桶放到老虎的围栏中。原本懒洋洋的老虎一下子来了精神。经过4个多小时的折腾,大桶粉身碎骨。另一次,老虎察觉附近有食肉动物出没,变得异常愤怒,“似乎随时要开始一场战斗”。原来,它的住处被放了一撮熊毛。
这只是丰容的一种。金龙介绍,丰容分为行为、环境和社会三大方向,其中又涵盖嗅觉、触觉、视觉、听觉和味觉五大种类。比如给大猩猩看电影,就属于视觉丰容和行为丰容的范畴。
这个理念主要应用于动物园等人工饲养环境。1968年,慕尼黑动物园园长公布了养殖环境导致动物不当行为的记录。那个年代的动物园还停留在栅栏阶段,笼舍狭小得像个洗手间。
几乎在同一时间,科学家发现,实验室里饲养的猴子和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同伴,行为习惯存在明显差异。
法国诗人里尔克这样描写巴黎动物园里的豹子:“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20世纪初,一个名叫卡尔·哈根贝克(Carl Hagenbeck)的德国鱼贩试图进行创新。他在德国汉堡开办了一家没有牢笼的动物园。利用壕沟,他甚至把雄狮和斑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天然的非洲景观。
在金龙看来,这正是丰容思想的雏形,即“把自然还给动物”。她的童年几乎是在动物园中度过。这其中包括床底下的“迷你动物园”,成员是几只蜘蛛和蟋蟀。还有北爱尔兰本地的动物园,她每天去那里和秃鹫们聊天。
不过,小姑娘更多是去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一举一动。这正是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也是丰容的理论依据。这一学科上世纪中叶正式诞生,标志性事件是劳伦兹和廷伯根《本能研究》著作的发表。30年后,丰容的概念作为应用动物行为学的分支,由旧金山州立大学生物学教授海尔·马克威治(Hal Markowitz)提出。那一年,金龙刚刚大学毕业。这名医学院的毕业生在急诊室中大显身手,直到1997年发生一场近乎丧命的车祸。在住院的半年里,她猛然意识到真正的梦想是研究动物。
“热爱”、“喜欢”、“漂亮”……金龙差不多用尽了形容词来描绘对动物的感情。一次在超市购物,她看到作为盘中美味出售的鳖,竟然不顾丈夫的反对买回家6只,作为宠物豢养。
猴子的玩具,挂满麦圈的拖把
来中国之前,金龙师从英国著名丰容大师罗伯特·扬(Robert Young)。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她的导师是蒋志刚,首位获得英国顶级自然保护奖项——惠特莱奖的中国人。他做过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等类似丰容的研究。
在他的评语中,金龙是将丰容推广于中国动物园的第一人。8年内,她先后对银狐、水獭、雪豹、金花鼠、大鼯鼠、北极熊等数十只动物开展丰容项目。
这些幸运儿不再呆在空荡荡的牢笼里,而是充分模拟自然的“家”中。黑猩猩明明有了张用消防水带做的吊床,她可以睡在稻草里,还有篮球玩。豪猪得到了一根用于睡眠的原木,它总是啃着木棍磨牙。棕熊家里多了棵圣诞树,这个惊喜让它高兴得直打滚。
走在北京动物园里,金龙一边讲述自己的故事,一边和老朋友打招呼。她一头披肩金发,始终面带微笑。
“杰希,你真棒!”这是一只年迈的雪豹,它拥有一棵矮小的树木。那些人造树叶是它躲藏的好地方,这样有利于舒缓压力。
不远处一只金花鼠正在四处摸索。它眼睛转来转去,似乎在猜想哪里有食物。在野外,这种松鼠应该在冬天来临前采集果实,在冬眠期间间歇进食。为了开发其记忆力,金龙把食物藏在树枝上的玩具里,让它不再被动等待喂食。
“你真该去看看新星。”金龙压低了声音说,生怕打扰了金花鼠的思路,“可惜它正在冬眠”。
那是一只雄性水獭的名字。遇到金龙之前,它独自生活在小笼子里,没有水池可以游泳,也没有舒服的草地晒太阳。金龙给它找了些树枝和沙子,还用石头砌了个小水池。新星开始到水池里梳洗打扮,但依然“孤独极了”。
在英国和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的资助下,新星不久搬进了价值十多万元的豪宅。那里不但有自然岩石和湿地,还有35平方米大小的游泳池。由于水獭是种社会性动物,金龙还给它找了个媳妇。
“如果夏天来你就会看到新星夫妇,要么在太阳下打盹,要么潜入水中嬉戏。”金龙自认这是她最为成功的兽舍丰容成果。
不是每个项目都要花费巨资。有时候,一个玩具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世纪80年代,西方的动物学者分别为美洲黑熊、猕猴和狮尾猴提供玩具,让它们通过寻找获得食物,同时提供隐蔽的食物贮藏点,结果这三种动物的原始行为能力都得到一定恢复。
金龙也如法炮制。豚尾猴弗雷迪曾经在万圣节收到过一个南瓜作礼物。除了当做健身器材,弗雷迪还发现南瓜芯里藏着美味昆虫。猴子则发现家里多了个拖把,上面穿满了麦圈。它抱着拖把挨个寻找,“样子认真极了”。
不过,金龙对于丰容的具体应用还处于摸索实验阶段,偶尔也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聪明灵活的灵长类动物。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根与芽”小组的志愿者曾经把网球弄了个洞,把花生塞进去。希望借此丰富猩猩的取食方式,从而锻炼脑力。可惜没过几分钟,猩猩就把网球给咬破了。
有一次,金龙硬塞给猩猩一只猴子玩偶,却发现它像遇见了敌人般使劲撕咬。后来她改变了策略,逐渐把玩偶放到猩猩身边。两周后,猩猩开心地拥抱着自己的新朋友。
“我想它们需要点磨合。”金龙幽默地说。
动物园,另一种诺亚方舟
尽可能模拟自然环境,这是金龙心目中丰容的含义。因此,她并不赞同关掉动物园的激进观点。她援引一位博物学家的比喻,“对那些濒危动物而言,动物园,也应该是种诺亚方舟”。
上世纪70年代,动物保护组织就监督动物园对动物的照顾和护理情况,曾发行指南手册。15年后,美国推出了《动物福利法》修正案,提出饲养者应该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保证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健康。这为“丰容”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丰容已经开始改变动物园的修建理念。在纽约邦克斯动物园的鸟类世界,游人们在暗淡的走廊里欣赏亮处的小鸟。这种半开放式展馆的设计依据是:鸟儿喜欢呆在明亮又有食物的地方,轻易不去陌生的黑暗环境。
金龙在北京动物园也进行了类似尝试。她在猩猩馆的玻璃围栏外,摆放了许多人造植物。人们可以在不打扰动物的情况下,尽情欣赏自己喜爱的动物。
在她的一张三维动画设计图上,一只棕熊正在捕捉鲑鱼,河对岸的树阴里依稀有人影晃动。在传统的笼养动物园,展览场所往往是下陷式,但这种居高临下的姿势会让动物很不舒服。
丰容的另一趋势是关注社群生活,而不再是简单的几只动物。在英格兰一家湿地鸟类公园,生活着30只火烈鸟。奇怪的是它们从不交配繁殖。饲养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只有大批同类以紧急编队方式游行时,火烈鸟才会受到性刺激。于是,他们用几面镜子来迷惑这些单身贵族,并成功激发出它们的欲望。
金龙的下一个丰容对象是大象。她希望通过训练,比如鼓励大象一家三口一起做游戏,增强象群间的合作。
“丰容”并不是她的本职工作。作为上海和睦家医院的急诊培训师,她常常要连续工作24小时。最初在北京动物园,她甚至拿出大量积蓄来开展丰容。
对于起步的艰辛,金龙往往一笔带过。她把梦想中的动物园称为“金色动物园”,并引用偶像珍·古道尔的名言说,“每个人都能带来改变”。
这不,在猩猩馆里,金龙招呼游客们蹲在地上,仰视猩猩。因为猩猩拥有自己的领地,容易把俯视的人类当做侵略者。她给正在享受生活的阿诺克送去一个飞吻:“让它的视线在你之上,它才会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