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谷幸吉自杀之谜寻解
随着2007年年初圆谷幸吉纪念馆的闭馆,这个疑问可能会与这位日本著名马拉松选手的那些遗物一起存入博物馆,然后永远地封存起来。
而这个疑问对于已经77岁的冈野先生来说,仍然是个没有清晰明确答案的问题。“外界有很多猜测,也有一直传到现在并被认可的相对统一的看法,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楚。我到现在也不能理解,到底有什么大的烦恼,让他非要去死?”
对圆谷的死最耿耿于怀的当然还是他的父母兄弟。所以,在圆谷去世后,他的哥哥圆谷喜久造才会在他的家乡须贺川市为弟弟开设了纪念馆,直到去年,圆谷喜久造年事已高无力打理才决定闭馆。
纪念馆里陈列的说法与外界是统一的,对于金牌过度地渴求,圆谷最终被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击倒。正如在他留下的那份著名的遗书里写的那样:“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你们的幸吉已经精疲力尽了,我真的想成为一个胜利者,但我太累了,请原谅我!”
在东京奥运会后,年仅23岁的圆谷一直努力训练,希望能够在墨西哥奥运会上得偿所愿。但1967年的受伤及其后手术的不成功,最终成为圆谷自杀的导火索。除此之外,与女友的分手以及外界给予的过大的压力,也是被普遍认可的自杀原因。
但在冈野先生看来,自卫队强化选手训练的制度才是罪魁祸首。当时作为《每日新闻》报社的体育记者,冈野对圆谷的训练方式有所了解:“他是自卫队队员,自卫队的训练方式和外界那种自由宽松的训练环境是不一样的。不管队员压力是否太大,不管身体状况是否承受得起,都要进行艰苦训练。”
不重视科学,一味地蛮练,也很可能是导致圆谷长期受伤病困扰的原因。其实,在东京奥运会之后,圆谷的教练可能就已经意识到弟子所面对的巨大压力。曾和他的教练交谈过的冈野告诉记者:“教练也非常苦恼,因为圆谷有伤,是让他继续留在自卫队体校里训练,还是转到其他部门去,是让他退出还是让他继续训练,都是很头疼的问题。”
但最终的结果是,圆谷依然拼命地奔跑,直到生命终结。
1968年1月9日,圆谷在家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次日的日本主流媒体上,充斥着对锦标主义、金牌至上思想的抨击。但事实上,又是谁给圆谷戴上了如此沉重的枷锁?他自杀仅仅是因为他的个人承受能力太差吗?
圆谷最喜欢的两个字是“忍耐”,在东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时,几乎耗尽所有能量的他冲过终点后甚至痛苦地在地上连续翻滚。从这点来看,他的承受能力至少强过许多普通人。
在冈野的印象里,圆谷是个严肃、不爱开玩笑甚至有些机械的人。但在他的遗书里,圆谷却写下了如此催人泪下的文字:“父亲、母亲大人:这三天吃的山药很好吃,柿饼、糯米糕也非常好吃。敏雄哥哥、嫂子:你们的寿司很好吃。克美哥哥、嫂子:你们带来的葡萄酒和苹果味道好极了。岩哥和嫂子:你们的紫苏饭和南蛮咸菜好吃极了。喜久造哥哥、嫂子:你们带来的葡萄汁和养命酒非常好喝,我还要感谢你们经常为我洗洗涮涮。”
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在东京奥运会上未能取得金牌,仅位居第三,令圆谷极为沮丧。但冈野先生否定了这种说法:“在东京奥运会之前,圆谷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成绩,当时还有两名选手比他更被看好。”在《每日新闻》1964年4月13日刊登的一篇报道中,长跑选手的介绍栏目中,圆谷的名字的确排在君原健二和寺氵尺彻之后。
“并不是那两位选手来帮助圆谷夺冠,事实上,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呼声更高,而圆谷最终取得的铜牌,也已经是相当好的成绩了,我们没有沮丧反倒非常高兴。”冈野回忆道。
在查阅了当时的媒体报道资料后不难发现,冈野的说法非常准确。如果说东京奥运会之前,圆谷只是一名普通奥运选手的话,在那之后,他的曝光度激增,其中他身穿军服接受自卫队勋章及站在军车上在老家须贺川大街上接受百姓欢呼的大幅照片,让人记忆尤为深刻。就连之后几年中,其他选手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冠军,也会被刻意报道为“战胜了圆谷”。
圆谷为什么要去死?早稻田大学教授原田宗彦的说法或许最具代表性:“他太认真了,责任心太重了,压力也非常大,为此付出了一生,后来无法得到金牌就选择了自杀。但那只是个例。”
重压之下选择自杀自然是个例,但作为媒体人到底该如何完成使命却不能不让人反思。正如冈野先生说的那样:“不能一味地诱导、敲打、热捧,那只会给选手造成过多的、没必要的压力,媒体应该起到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