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5日
星期
本报与译文出版社联合举办“在路上的故事”征文

年轻人,渴望上路吗?

章倩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05    [打印] [关闭]
    

    小说《在路上》是几年前一个朋友送我的,那时候我还不喜欢旅行,就把书插在架子上,没想到一晃就是五六年过去了。最近喜欢东游西逛,所以又重新发现了这本书。几乎是一下子就被凯鲁亚克吸了进去。

    凯鲁亚克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但并不是那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作品的文学成就远不及他文本的文化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凯鲁亚克继承了1920年的“迷惘的一代”的怀疑与反叛精神,并得到了前辈作家马尔科姆·考利的支持,但不同的是,30年后的凯鲁亚克不是远赴欧洲,进行一次文学的奥德修斯之旅,以寻找精神的家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在禅宗大师、中国唐代诗人寒山的诗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达摩流浪者》的卷首语上就清晰地标明:“谨以此书献给寒山子。”由此,寒山的许多诗歌也在《达摩流浪者》中出现。

    《在路上》是凯鲁亚克画出来的圆,无论怎么折腾,最终还得回到起点。不停地出走,不停地要逃离那丑恶的纽约,可是最终还是要回到纽约。这像极了凯鲁亚克短暂的一生。1922年,凯鲁亚克出生于麻省洛维尔,因体育优秀,被哥伦比亚大学预科录取。1948年提出“垮掉的一代”这一说法,与卡萨迪相识,开始横穿美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佛学禅宗。1968年卡萨迪死于墨西哥,1969年凯鲁亚克死于佛罗里达。

    凯鲁亚克及其伙伴们是在肉体上堕落了,可他们的精神却并没有堕落,他们一直在反抗,一直在寻找。而对比着他们,许多人却发现自己肉体保存得还算相对完好,可是精神却堕落了,而且堕落得无可救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反叛、反思与自救的能力。对社会、对人生、对一切都麻木了,像傻子一样没有表情地活着。

    当年,凯鲁亚克从东方的禅宗中学习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而今,中国的青年更感兴趣的则是其反抗的姿态和不顾一切的无所谓的决绝。阿米里·巴拉卡曾说过:“所谓‘垮掉的一代’是指一群来自不同国籍的人,这些人得出结论,以为社会这个东西很扯淡。”

    这世界上总有人年轻,总有人会热泪盈眶。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