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2日
星期
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全新推出

我不敢对姚雪垠“伤筋动骨”

——访精补本《李自成》修订者俞汝捷先生
本报记者 张彦武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12    [打印] [关闭]
    

    经过近千余处错讹的订正,百万字的增删,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全新推出。

    五卷本《李自成》是已故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代表作,从上世纪60年代推出第一卷引起轰动到80年代第五卷的出版,一直受到广泛好评,被读者认为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文学界评价其为“五四以来长篇历史小说领域的填补空白之作”。为纪念作者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中国作协专设以作者为名的“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担任此次修订补写工作的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俞汝捷。俞先生研究小说理论和小说史多年。在1977年秋至1985年春任姚老助手期间,帮助姚老整理文字、查找史料,曾多次商议《李自成》的精简修改工作并初定修改方案。

    记者就新版的精补本《李自成》一书,采访了修订者俞汝捷先生。

    记者:“精补本”的设想是怎样提出来的?

    俞汝捷:《李自成》是一部没有最后完成且留下许多遗憾的作品,而招致最多批评的则是小说中的“现代化痕迹”,阶级斗争的观念,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拔高等问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多家出版社提出编写节本的建议。那时姚雪垠先生的态度是,出节本得由他本人动手。“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该怎么节”,但他抽不出时间。

    1986年5月,宝文堂书店编辑吴越先生又向姚老提出编写节本的建议。但姚老仍然抽不出时间,于是请吴越先生找我商量,希望由我来承担这一任务。我认为,节本应当是对全书的节写,因此只有在《李自成》五卷出齐后才能着手。这样事情就又搁下来。遗憾的是,姚老晚年因患退行性脑软化症,未能完成全书,节写工作也就始终未能进行。直到前几年,姚老的儿子海天先生旧话重提,才将此事重新提上日程。我们商量的结果,决定在对原著加以精简的同时,将姚老未完成的部分也就此补写出来,于是便有了现在这个精补本。

    记者:“精补本”的具体工作有哪些?

    俞汝捷:精补本《李自成》由四部曲《天寒霜雪繁》、《闻说真龙种》、《长风驾高浪》、《风散入云悲》组成,在保持了原著基本构架和风格的基础上,补写了20万字,压缩了100多万字,在语言、细节、情节上进行了大量的压缩精简,特别是原著中有关拔高李自成、高夫人的情节作了大量删节,对红娘子、邵时信等的“忆苦”段落也力加删削。为了追求简洁、朴素,精补本删减了大量的余字赘语,还就原著中近千余处叙述自相矛盾或失去照应、史料及历史常识问题、诗词格律的失误以及语病等也作了修补。

    我于1977年秋至1985年春任姚老助手,主要工作是替他将口述录音的小说整理成文字初稿,同时去图书馆帮他查阅相关史料。每周六下午,我都去他家中,一聊便是几个小时,自然也会涉及有关节本问题。1986年后,虽然节写工作并未进行,但每逢与姚老见面,仍会就此交换意见,在通信中也谈过相关话题。

    精补本对《李自成》原著的精简,采用的便是当年与姚老商定的办法。从单元和分章来看,精补本的精简部分与原著几乎完全一致。这就是说,书的筋骨未动,但篇幅大大压缩了。删略的工夫全花在对语言、细节、情节逐字逐句的推敲上。

    记者:精补本补写了哪些内容?

    俞汝捷:《李自成》反映的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至清顺治二年(1645)农民起义的悲剧历程,同时在广阔的背景上再现明末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与精神风貌。姚老未能完成而如今由我补写的则是崇祯十五年(1642)冬至十六年(1643)冬的重要情节。补写部分分为六个单元:《一败孙传庭》、《汝宁会师》、《襄水奔流》、《烟波江南》、《二败孙传庭》、《威加海内归故乡》。上世纪70年代,姚老写过一份《〈李自成〉内容概要》。从《概要》看,其未完成的是计划中的第四卷。在上列六个单元中,有五个单元大致依照《概要》的构思进行补写。

    《概要》中未述及的是《烟波江南》。由于李自成农民军与明朝的战争都发生在长江以北,在原来的写作计划中并无江南情节。直到第二卷出版后,姚老觉得在这一展现晚明社会生活的巨幅长卷中独缺江南,将会留下遗憾,于是设想补写一个单元。但他并无具体构思,只是从前人“杏花春雨江南”的词句想到单元标题可以定为《春雨江南》。

    补写部分不是独立的小说,而是一个补缀。其叙事风格宜与原著保持一致。除首次出场者外,各个人物的气质、性格及其在不同场合的言行思维和情绪反应均须与原著中的“这一个”相统一,或有所发展。情节则须首尾连贯,前后照应,将断裂处加以连接,阙失处弥补起来。我是抱着临深履薄的心情来做这件事的,做得是否差强人意,只能静候读者批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