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4日
星期

汽车金融市场中国何时与国际接轨?

专访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高级经理宋萍
本报记者 王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14    [打印] [关闭]
    

    2007年,870万辆的汽车产销量,让中国牢牢保持着全球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的地位。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正式与国际接轨,而一度发展受阻的汽车金融市场,也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一年,汽车销量的增长让汽车金融业务再次呈现回暖迹象。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更加优惠的汽车信贷服务,汽车金融公司也跃跃欲试,开始扩展自己的客户圈。在各大汽车品牌的4S店内,在推销汽车产品的同时,向消费者介绍车贷业务成为销售人员的必修课。尽管消费者选择贷款购车的比率依然很小,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对汽车信贷服务的宣传以及汽车金融公司的频繁促销,对消费者构成了一定的吸引力,也激发了一些人超前购车的欲望。

    短短10年,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经历了冲动期、挫折期和自救期,如今正在步入理性期。伴随着汽车金融市场的更迭,中国的私家车消费者也经历了冲动购车、冷静思考和走向成熟三大阶段。尽管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汽车信贷的历史有些让人“不堪回首”,但它毕竟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日渐走向成熟。汽车金融市场的这个“10年”,的确有很多值得回顾的话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高级经理宋萍女士。

    汽车信贷业务的渗透率将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渗透率还不是很高,国外是70%左右,而国内还不到10%。从业务量来讲,商业银行仍是主流,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占2/3,剩下1/3是其他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宋萍表示,商业银行是从1998年开始做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而我国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2004年才成立,论资质和阅历,银行仍是佼佼者。

    宋萍分析,目前汽车金融市场的渗透率不高,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从客户角度来说,有一个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里面,不论是买房还是买车,文化因素是最不能忽视的。至今,人们仍然能回想起那个颇具意味的消费寓言: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到了天堂,在她们回顾人生时不禁感慨,前者用一辈子的积蓄临终时买了房子,而后者则用一辈子积蓄还清了贷款。

    美国老太太的“享乐主义”思想如今已被中国消费者所认可,尽管很多人宣称自己被迫变成了“房奴”,但面对消费贷款,他们已经不会产生排异反应。车贷与房贷相比,事实上负担更低,未来被大众普遍接受,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从贷款提供者角度讲,汽车消费信贷也一度不被认可。一方面是市场培育不够,宣传营销很不到位;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需要提供的资料比较多,客户觉得使用起来不方便。风险管理手段不强,业务处理效率不高,这也是汽车信贷不是很发达的原因。

    在分行层面,具体到业务领域,各大银行基本上与汽车品牌都有不同程度合作,市场份额很高。

    据宋萍介绍,商业银行的汽车金融业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经销商融资,“从经销商在厂家订车开始,我们就对经销商库存车辆进行融资。比如说某个厂家的经销商订购了100辆车,由于中国银行与这个厂家是整体合作关系,如果经销商是纳入我们合作范围的,我们就会对它订购的100辆车提供融资,不需要经销商拿出现款。在这个层面上,中国银行与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标致等都有合作。”

    第二部分就是常见的对消费者融资。“基于银行与汽车厂家在战略上的合作关系,他们会与不同厂家在部分地区举办联合的营销活动,在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同时提供汽车贷款,充分利用双方的销售渠道——厂商的4S店和银行的营业网点,来拓展业务。”宋萍说。

    在一汽大众、东风日产的4S店里,买车的用户都会被提醒选择中国银行的汽车信贷产品。而在中国银行各地的营业网点,在客户的等待时间里,客户经理常常会向他们介绍一些合作品牌的车。

    银行与厂家的相互合作,也使汽车信贷业务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宋萍表示,不论是对经销商还是对消费者融资,银行都非常重视,因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尽管银行对4S店的了解不是很深入,但是通过与厂商的合作,银行、厂商和经销商就形成一个牢固的链条。这一方面促进了4S店的销售,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厂商的资金回流。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是能提前实现购车的愿望。

    据宋萍介绍,在两个业务中,仍然是个人消费贷款比例较高。由于经销商的融资期限很短,一年的周转量是很快的,从订车到把车卖出去,几个月的时间内,现金就回流了;而个人购车的期限会长一点,一般是5年。

    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将平分秋色

    尽管银行业在汽车信贷领域仍具垄断优势,但宋萍认为,未来银行将与汽车金融公司有更多的竞争和合作。

    “在欧美成熟市场,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是平分秋色的。汽车厂家建立自己的金融公司,对它们可以有非常优厚的支持,金融公司对它的购车客户也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而商业银行则不一样,它们往往会从专业的角度来评价客户,更加注重风险。金融公司的缺陷是,它有很多局限性,比如资本不足。厂商对它的资本支持力度,与商业银行相比是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尽管它需要金融公司来实现它的一些销售政策,但金融公司也无法满足它的所有需求。”宋萍表示。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绝对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在一个平台上,它们往往有竞争也有合作。比如大众正在搭建它的延伸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包含信贷、保险、租赁等模块,在信贷模块中,就有大众金融、一汽财务和商业银行。厂家在金融公司之外,也一定需要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

    当然,汽车金融公司也往往会与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来解决自己的资金问题。比如通用金融,它在国际上做得非常好,甚至会通过汽车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来提高贷款的流动性。不久前,华宝信托就把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汽车贷款打包上市,在市场上吸纳资金。

    宋萍表示,尽管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很大,但它并不能代替商业银行。首先金融公司不是银行同业,不能吸收客户存款,不管是直接证券化也好,厂商给它资金支持也好,它的经营成本都比银行高。同时,它也不能成立分支机构,在资金上和服务网络上,商业银行都比金融公司有明显优势。

    然而,汽车金融公司的专业性却是银行无法比拟的。汽车厂商往往会与金融公司联合,进行很多宣传,把汽车消费理念逐渐渗透到购车人心目当中去,而商业银行的产品推广一直是软肋。此外,在服务效率上,银行的劣势也很明显。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的车贷服务效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北京等大城市,从审计开始,基本上三个工作日能够确定贷款,但各地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而汽车金融公司则胜在其车贷服务方便、快捷,更加人性化。

    “以前我国的汽车金融产品非常匮乏,消费者选择不多。原来做汽车消费信贷的商业银行只有一家,后来变成4家,现在更多的银行进入了这个领域;汽车金融公司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也发展了3年多,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虽然竞争者多了,但蛋糕应该是越做越大的,毕竟目前汽车消费信贷的渗透率才不到10%。”宋萍告诉记者。

    汽车是个大工业,一定要有规模效应,上了量之后效益就会很好。银行也一样,原来量少,对业务不是很了解,对客户把握不是很准确,花的时间就长;量大的时候做得很顺,效率就出来了。

    据透露,汽车信贷产品的收益是比较高的。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是根据基准利率,根据客户资质的不同,采用灵活定价方式,整体收益保持在基准利率偏上的水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往往是先安居再享受,因此车贷客户一般来讲都是买房置业后的中高端人群。根据对客户的挖掘,可以开发出很多延伸业务,比如小业主可以把企业业务也挪过来,通过汽车金融一个点来带动其他相关业务。

    “汽车金融公司只能做一个品牌,而银行则服务于所有的客户,合作伙伴非常多。金融公司就像4S店,而商业银行更像是汽车交易市场。”宋萍说。

    对人的深入了解是汽车金融服务的关键

    “商业银行做汽车消费信贷,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回顾从前走过的路,我们发现,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人的了解,其实才是最关键的。消费者买大众还是通用的车,影响不是很大,关键是有没有还款能力。”宋萍表示,我国汽车金融与国外的差距,主要在于社会信用体系不是很发达,尽管现在通过银行征信系统可以查到客户信息,但是数据量还很不充分,信息质量也不是很好。

    据了解,信用体系对汽车信贷业务的影响非常大。建立数据库需要很长时间,有过一些信贷记录,包括信用卡记录,就可以把信息传到征信系统上,但是这个系统数据还很少。如果是首次申请贷款,对信用情况不了解,就要做调查,业务速度肯定就慢。

    “一些发达国家的征信系统发展了几十年,数据非常完善;而我国虽然从1998年开始汽车消费信贷,但征信系统直到2005年才开始试运行,信用记录才积累了两年多。”宋萍表示,有些阶段是跨不过去的,尤其是基础的东西,需要一定时间积累,也许国外花50年,我们只花20年,有这样一个时间的缩短,但这20年是跨不过去的,很多阶段必须自己经历。

    此外,国家法律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比如说不良资产的处置、储蓄类贷款的核销等方面,由于不及时解决,给银行带来了负面影响。一边是以前的不良贷款处理不掉,没有正常通路出去,一边是不断有新的贷款进来,一度使大众觉得银行车贷资产质量很差,不良率很高。

    从1998年开始,商业银行进入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比较缓慢地发展到2001年,从2001年到2004年,开始极具膨胀。由于那几年汽车市场井喷发展,商业银行看到了机遇,同时还有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加入进来,银行觉得业务收益好、没风险,开始不断扩展业务。但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不良率开始往上攀升,汽车消费信贷突然变成了高风险业务,正常的信贷秩序被打乱。

    “由于一些经销商、保险和担保机构缺乏诚信,出现了一部分恶性案件。比如经销商套现,像沈阳的假车贷案;还有就是担保公司套现,以及保险公司违约,像那时非常著名的履约险,就有一部分保险公司没有偿付。由于同业间的非正常、非理性的竞争,以及经销商、保险、担保机构缺乏诚信,汽车信贷市场当时出现了很大问题。”宋萍告诉记者。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比较弱是主要原因。银行对车贷风险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最开始以为无风险,后来又觉得风险非常高,把业务都停了。事实上,不管是银行还是金融公司,只要开门就是风险,因为它们就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做任何业务都会有风险,关键在于怎样认识风险,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的策略有很多,不仅仅是规避,还有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承担、风险缓释等。由于车贷金额小、期限短,周期性风险很小,把握好真实性,车贷风险就是可控的。因此,我们调整了部分政策,纠正了一些贷款办法、操作规程。在营销模式上,原来是间接式的,通过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和经销商来吸引客户,现在则是直接面对客户,对柜台也做了很多建设,集中审批,业务效率提高了。”宋萍说。

    从我国来看,汽车金融服务要想实现充分的市场化,一定要建立覆盖范围更广、信息质量更高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建立适合个人信贷特点的不良资产处置政策,打开不良资产处置的合理通路。此外,还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二手车评估体系,开放汽车租赁市场。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向国际标准靠拢。

    “从国外机构参与市场合作角度考虑,国外理念和运作模式已在中国试水,国内消费者已能享受到国际化的汽车金融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汽车金融已经与国外接轨。但如果从汽车金融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密切相关,是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唯一不变的,仍然是我们对人的深入了解和关注。”宋萍如是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