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4日
星期
经济时评

财政超收根在预算精准度不够

吴睿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14    [打印] [关闭]
    

    我国中央财政去年超收收入超过4000亿元。从今年开始,这笔超收收入将逐步转入下年度预算使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将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北京商报》2月13日)

    按照我国现行的《预算法》以及《预算法实施条例》,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只需将执行结果报告全国人大,而不需要事先报批;对超收收入的使用,全国人大可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强制性。这意味着,这笔资金不经过任何审查程序,政府就可自行支出。

    超收收入将被纳入下年度预算安排使用,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政府部门花钱的随意性,更为重要的是,能使这部分国库收入,纳入法制化轨道和公众的监督视野,最终保障纳税人的血汗钱花得公正合理。

    那么,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到底有多少呢?一项统计显示,从2000年至2005年,在财政部编制的预算草案中,全国财政收入预算增长分别为8.4%、10.3%、10%、8.4%、8.7%、11%,而实际增长达17.6%、22.2%、15.4%、14.7%、21.4%、19.8%。两厢比较,过去6年,预算增速与实际增速误差达一倍左右,超收收入绝对额也在3000亿元左右。而2006年财政超收收入则达到前6年总和的3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达4000亿元。

    通过近8年来中央财政超收收入逐年递增的实际,我们不难发现,财政预算编制没有及时跟上。换言之,财政超收的一路狂奔,其根子在于预算精准度不够,尤其是最近几年,财政部门提供给人大的财政预算,存在的差额逐年增大,也就是,预算草案中的财政收入增幅,远远低于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这无形中增大了超预算收入;与此同时,也充分印证了在过去的8年当中,有高达10000亿元的财政收入,游离在人大以及公众监督视线之外。

    令人忧虑和担心的是,对于规范财政超收,仍有制度“活口”——对确需当年使用的超收收入,要根据收入进度情况,提前做好超收收入安排预案。此项规定,仍表明有相当部分财政超收收入,纳入不了预算的盘子。如果说政府把这笔超预算收入,用在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更为民生的领域,以及用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上,公众也都能理解和支持。可是,在不受约束和监督的条件下,谁又能保证其用在“正道”上呢?

    要想杜绝和有效管理国家财政超收,笔者觉得,将其纳入下年度预算管理并非是解决问题的关健,而解决中央财政超收的重要制度出口是,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要增强预见性。不妨依据前几年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和幅度,来科学编制预算收入,力求做到预算收入与实行收入相吻合,相差无几,尽量减少误差率。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