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5日
星期
世说新旅

出国旅行请收起你的英文名

燕海鸣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15    [打印] [关闭]
    去年夏天,去美国西海岸看望一位80多岁的美国老朋友,他见到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让我看他正在写的回忆录中关于我的那一段。那是10年前的北京,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第一次见到他时说:“你好,请叫我杰克”。这个老人愣了一下,很疑惑地说:“你好好的中文名字干什么不用呢”?10年后,老人指着屏幕告诉我,这段故事是他在中国旅行中记忆最深的,我则很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那是小时候不懂。

    也许很多人认为,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的互相交换。外国人取个中文名,我们就欢呼雀跃中国文化的伟大胜利。我们也取个英文名字,在出外旅行或是与外国友人交往的时候秀一下,似乎人家也会很受用。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名字不只是一个代号,更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尊重他人的名字,更要尊重自己的名字,正是一个人所代表的文明是否自信的表现。

    在海外旅行,经常遇见来自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朋友,有些非洲、东欧的旅行者名字很长,发音也很难。每次入住新旅馆时,新认识的朋友们总要互相认真重复几遍对方的名字,以确认读音正确。有时,大家一同学习一个名字的发音,气氛有趣而热烈。似乎只有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游人,会经常介绍完自己中文名之后再补上一句,你可以叫我的英文名……

    或许中文名对于外国人来说很难念,但这恰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要别人努力念出自己的名字,既不是为难他们,更不是不尊重。在这个地球上民族越来越趋同的时代,人们守住自己本土文化的最后一关,也许就是他们不容易念清楚的名字了。只有当互相介绍自己的时候,我们才会欣喜地发觉,原来我们是那样的不同。

    如果非要取英文名,那么也请至少温习一下最基本的西方文化常识,免得贻笑大方。有一次去华盛顿旅行,同住青年旅馆的有一个中国女孩,时尚而开放。晚上,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去酒吧玩,她近乎喝醉,疯狂不已,周围的美国佬看得目瞪口呆。有一个美国人问我,不是说你们中国姑娘都挺腼腆吗?我说,也有的姑娘很西方化,比较外向和开放。那个美国人更为不解地问道,那她为什么叫“特蕾莎”(Teresa)?

    原来,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是20世纪一位著名的虔诚天主教徒和人道主义领袖。她一生都致力于消除世界上的贫穷、疾病和落后,在宗教界与非宗教界都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并在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特蕾莎这个名字本身就具有“虔诚的宗教信徒”的意义,在特蕾莎修女之后,这个名字更被认为是圣洁虔诚的女人的象征。作为一个来自东方的女孩,选择这个名字,无疑会给外国人以强烈的宗教暗示。只可惜,眼前这位来自中国的特蕾莎还不知道,她的行为玷污的不仅是这个名字,更是她自己。英语再好,也无法掩盖内在的苍白。

    翻开《时代周刊》或者是《经济学家》等海外知名期刊关于中国的报道,经常会见到这样的语句:在上海某金融机构工作的Jessie Wang小姐在互联网上认识了自己现在的丈夫,媒体从业者Dick Zhang……该报道的背面或许就是一篇关于印度或者日本的文章,其中涉及的当地人的名字却是没有英文单词的。这些名字往往复杂难以发音,但读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文章说的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同一张纸上正反面的对比,折射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东方形象。不要以为那些英文名字更讨喜,恰恰相反,只有那些冗长复杂的名字,才能道出一种在全球化浪潮中充满民族自信心的文化。

    你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特蕾莎”,你真正能做的只有自己。旅行者朋友,收起你的英文名字,让每一个外国人都伸直舌头,学念你的中文名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