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5日
星期

女性狂欢——侗族萨玛节

鄢光哲文并摄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15    [打印] [关闭]
    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有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侗人“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多耶”祭萨。节日规模最为盛大的当属榕江县车江大坝的三宝侗寨。

    “萨玛”是侗语译音,“萨”即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她是整个侗族(特别是南部方言地区)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侗族人认为祖先神威巨大,至高无上,能赋予人们力量去战胜敌人、大自然和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而对之虔诚崇拜,奉为侗族的社稷神。同时,萨玛又是传说中的古代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祭祀萨玛的时间一般在春耕之前(农历正月或二月)或秋收之后(农历九月或十月)的农闲时的吉日,但有时也根据生产、生活或其他重大活动情况改为其他月份举行。

    萨玛节保留着很浓郁的母系氏族社会遗风。祭坛一般由村里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妇管理,而祭萨仪式,通常只有中老年妇女和年长的男性可以参加。节日期间,所有侗族女性都放假,参加祭祀和游乐活动,所有的家务活都要由男人去完成。

    祭萨玛的规模十分庞大,女性届时身着盛装。祭萨玛时,先由管萨老妇人烧好茶水,给萨玛敬香献茶,然后身着盛装的女人排着队祭祀。她们每人喝上一口祖母茶,摘一根常青树树枝插于发髻上,然后以村寨为单位跟随手持半开雨伞的老妇人踩路(相当于化装游行)。游行队伍沿着田间,绕寨一周从江边的古道走向鼓楼广场。随队相伴的还有侗族芦笙芒筒队,吹奏的古曲响彻山谷。三宝主寨在寨口路边摆有拉路酒,而客寨的萨玛队有的又装成古时无衣无裤、身披稻草衣的“乞人”。到了寨口,乞人讨酒,主人敬酒,双方对歌。

    几十路客寨的萨玛队会到固定的耶坪(广场)上集合。耶坪上全部由妇女组成的各寨萨玛队等主寨队一到,便手拉手围成圆圈跳起舞来,齐声高唱赞颂萨玛的“耶歌”,其意为与萨同乐。这种边唱边舞的形式,称为“多耶”。

    晚上,女人们把一张张方桌连接起来,在村街摆起长长的宴席,欢宴村民和亲友。宴毕,大家就在萨玛祠前面的鼓楼坪上,唱琵琶歌和多耶歌,跳舞,尽情欢娱,并祈求家庭幸福,村寨丰收、安宁。

    历史上侗族人每遇出征、狩猎、开山、修路、建屋、生育、外出求财等重大事件,都要到萨玛祠祭萨,请求萨玛保佑。凡家庭不和、邻里纠纷、违反村规民约等,也要到萨玛祠起誓,请萨玛圣裁。小孩生病,或遇到不测、村寨里发生火灾以及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时,都要到萨玛祠求助,以保平安无事。一些祭祀习俗流传至今。

    ▲狂欢的"稻草人"

    ▲三宝侗寨的鼓楼广场在当地是最大的

    ▲长街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歌

    ▲舞草龙的队伍从萨玛祠出发

    ▲洗菜是男人当天的主要任务

    ▲姑娘们把常青树枝插于发髻上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