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训田全面回应质疑
次日截稿前,何训田拨通记者电话。对针对自己的诸多质疑,他一一作出回应。
关于参赛作品质量,何训田表示,这是一场水准很高的比赛,他知道一些“权威人士”听完作品演奏后,受到感动。但他“不愿意透露他们的姓名”。
关于经费应用,何训田坚持认为,花钱办这场比赛十分必要,甚至“奖金应该更多,可惜经费不够”。
“举办这场比赛对中国非常有意义。”他强调,这种重要性,“如同中国为什么要举办奥运会”。因为这样可以“让全世界到中国来比赛”,可以“推动中国本土作品获得认可”。
他同时认为,用来举办比赛的这些钱,“不可以用来举办毕业生演奏会,从来没有学校能申请一笔钱为毕业生演奏作品”。
关于“打人风波”,何训田对“投诉书”中提到自己动手的举动予以否认,认为完全是对方“乱说的,造谣”。他承认自己当时曾对朱世瑞进行过“斥责”,并解释,这是因为在组织过程中,他“十分辛苦”,半年多的时间里,“经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因此对别人对比赛的负面评价,感到“十分生气”。
关于对他在评奖过程中不回避的指责,何训田表示,这并未违背比赛章程。他援引章程中“评委本人及组委会成员不得参赛”的规定,认为只要章程没有规定的其他情况,都不算违规。
何训田并未否认与宋歌的关系。但他同时向记者介绍,他所知道的“国际惯例”中,师生和男女朋友关系是不用回避的。“全世界的惯例都是这样。因为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的学生不得参加比赛,你也无法查证谁是谁的男友或女友。”
何训田同时表示,自己“不可能左右其他评委的意见”。
“如果章程不合格,那可以修改章程。既然章程定了,就像法律一样,只要章程没体现的,就不算违规。”他说。
关于“抄袭”的指责,何训田解释,这是一种“公开的引用”,他本人对这种“引用”,事先也知情,“为了不回避,我们还特意用了相同的名字”。“创作是离不开引用的,肖斯塔科维奇也免不了引用。”他强调。
“我参加过国内和国际上的不少比赛,这次比赛是我参加过的最公正的一次。”何训田表示。
“我何训田是这个世界上最公正的一个人,公正得都有点不正常了。”他这样描述自己。
“我非常希望中国人能够举办自己的国际作曲比赛。”何训田说,但他感到“苦恼和不解”的是,“在中国做成一件事情如此之难”。
“不管怎么说,这种比赛还是要继续办下去。”采访最后,何训田这样结论。临挂电话,他又补充道:“我再强调一遍,一切都是符合比赛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