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0日
星期

何训田全面回应质疑

本报记者 张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20    [打印] [关闭]
    采访中,记者曾多方联系何训田,但一直未果。2月18日,记者终于拨通何训田的手机,接电话的人客气地表示何“刚刚出去了”,并留下记者姓名和电话。

    次日截稿前,何训田拨通记者电话。对针对自己的诸多质疑,他一一作出回应。

    关于参赛作品质量,何训田表示,这是一场水准很高的比赛,他知道一些“权威人士”听完作品演奏后,受到感动。但他“不愿意透露他们的姓名”。

    关于经费应用,何训田坚持认为,花钱办这场比赛十分必要,甚至“奖金应该更多,可惜经费不够”。

    “举办这场比赛对中国非常有意义。”他强调,这种重要性,“如同中国为什么要举办奥运会”。因为这样可以“让全世界到中国来比赛”,可以“推动中国本土作品获得认可”。

    他同时认为,用来举办比赛的这些钱,“不可以用来举办毕业生演奏会,从来没有学校能申请一笔钱为毕业生演奏作品”。

    关于“打人风波”,何训田对“投诉书”中提到自己动手的举动予以否认,认为完全是对方“乱说的,造谣”。他承认自己当时曾对朱世瑞进行过“斥责”,并解释,这是因为在组织过程中,他“十分辛苦”,半年多的时间里,“经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因此对别人对比赛的负面评价,感到“十分生气”。

    关于对他在评奖过程中不回避的指责,何训田表示,这并未违背比赛章程。他援引章程中“评委本人及组委会成员不得参赛”的规定,认为只要章程没有规定的其他情况,都不算违规。

    何训田并未否认与宋歌的关系。但他同时向记者介绍,他所知道的“国际惯例”中,师生和男女朋友关系是不用回避的。“全世界的惯例都是这样。因为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的学生不得参加比赛,你也无法查证谁是谁的男友或女友。”

    何训田同时表示,自己“不可能左右其他评委的意见”。

    “如果章程不合格,那可以修改章程。既然章程定了,就像法律一样,只要章程没体现的,就不算违规。”他说。

    关于“抄袭”的指责,何训田解释,这是一种“公开的引用”,他本人对这种“引用”,事先也知情,“为了不回避,我们还特意用了相同的名字”。“创作是离不开引用的,肖斯塔科维奇也免不了引用。”他强调。

    “我参加过国内和国际上的不少比赛,这次比赛是我参加过的最公正的一次。”何训田表示。

    “我何训田是这个世界上最公正的一个人,公正得都有点不正常了。”他这样描述自己。

    “我非常希望中国人能够举办自己的国际作曲比赛。”何训田说,但他感到“苦恼和不解”的是,“在中国做成一件事情如此之难”。

    “不管怎么说,这种比赛还是要继续办下去。”采访最后,何训田这样结论。临挂电话,他又补充道:“我再强调一遍,一切都是符合比赛规则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