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6日
星期

珍惜你的话语权 关注我们的电视剧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26    [打印] [关闭]
    本报讯 由中国青年报主办、中青在线(www.cyol.net)为活动指定评选投票网站,新浪网、网易网、雅虎网娱乐频道、人民网文化频道等协办的“红辣椒奖——2007·我最不喜欢的电视剧”评选活动,2月23日以一场“专家-读者”互动交流的沙龙式聚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魏艳等5位读者获得“2007·我最不喜欢的电视剧”评选活动的“红辣椒奖”。(最终入围剧目榜单,详见2008年2月19日本报文化周刊)

    据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张坤介绍,本次活动自2007年10月29日启动,4个月来,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在为期两个月的提名阶段,据中青在线和人民网文化频道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有200余部电视剧得到提名。而仅仅第二阶段、一个半月的投票期,也有超过36万人次通过网络、短信、信函等方式,参与到本次活动。部分时间内,中青在线投票专区,连续数日以每天两万余人次速度递增。本报文化周刊也陆续收到数百封读者邮寄来的选票,采用手机短信投票的读者数量也不断攀升。在中青论坛等多个网站,网友就此活动展开热烈谈论。同时,活动还得到众多媒体同行连续数月的追踪报道。

    当然,社会对本次活动的关注,夹杂褒贬,有善意支持,也有恶意嘲讽,其间也夹带对此次活动的偏颇理解和不当炒作。“这种反响,既在我们意料之外,却也在我们期待之中。汇聚不同声音,正是活动的一个初衷,引发高度关注,正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关注我们的电视剧这件事,我们做对了!”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说得很坚定。

    陈小川表示,我们决定启动这次活动,并且从始到终,把表达声音的“话筒”全部交给广大读者和观众。我们请网民读者评的是“最不喜欢”。我们从没说过“最差”、“最烂”半个字。作为主办单位,我们更是第一时间留意到,无论是第一阶段百部被提名剧目,还是最终入围第二阶段的剧目,大多是备受观众关注、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无人观看的电视剧根本进不了榜单,更得不到“高票”。我们仅仅提供一个声音聚拢的平台,目的依旧只有一个:让更多国人关注国产剧状态。

    “如果这种‘最不喜欢’,能够形成一股声音合力,对电视剧创作制作投资审查播映等等方方面面的参与者与决策机制,能够带来某种触动,我们认为这是另一种意义的舆论监督!”陈小川说。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评选活动体现了中青报的办报风格和传统,体现了青年读者的批判和疑问精神。这种评选,更多地表达了对中国电视剧发展现状一种带有建设性同时也带有批判性的视角。

    资深文化评论人杨禹认为,“红辣椒奖”的出现,促进了多元化的美誉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引导公众更理性地评价电视剧,也给他们对电视剧相对感性的评价,提供一个健康的出口,使我国电视剧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更宽松。

    读者代表魏艳说,电视台播放的很多电视剧都是她不喜欢的。她认为,电视剧不该无病呻吟、内容空洞,好的电视剧能够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同时,电视剧也肩负了一种使命,“哪怕对社会进步能够起到一点点推动作用,它就是成功的”。

    在著名制片人吴兆龙看来,观众对电视剧“不满意”,说明大家还把电视剧当成艺术作品、精神文化产品来看,如果仅仅把电视剧当做麻辣鸡翅、可口可乐来看,就不会这样要求它了。

    著名编剧王海鸰认为,电视剧编剧是写作行业里的重体力劳动者,在创作过程中受到很多束缚,“是戴着镣铐跳舞”。一名好编剧,要表现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要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创作。

    专家还对本次活动提出希望和建议。大家认为,本次评选活动,统计的投票结果大多为网络投票。网友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有一定局限性。希望今后再开展评选活动时,可以从技术上不断完善,这样对推动文化建设,表达民众意愿,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有关本次座谈会更详尽的图文报道,请参见中青在线首页“红辣椒奖——2007·我最不喜欢的电视剧”评选活动专区。

    尹鸿:爱之深,恨之切

    “红辣椒”的辣椒味道比较激烈,这也体现了中青报的办报风格和传统,体现了青年读者的批判和疑问精神。这种评选,更多地表达了对中国电视剧发展现状一种带有建设性同时也带有批判性的视角。

    大家知道,中国电视剧,2007年生产并获得许可证的1万4千多集,一线播出的6千到7千左右。在数量上,中国应该是世界上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中国电视剧的受众群也是最庞大的,一部电视剧的收视人口动辄数以千万甚至数以亿计。外国专家一听到中国电视节目动辄收视人口达到几千万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观众日均看电视时间170多分钟,其中有80分钟以上的时间看电视剧,电视剧是中国最重要的老百姓最喜欢的故事形态。

    中青报这次关注电视剧的评选活动,网络上和媒体上议论很多,评价不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第一,它提供了对电视剧效果的判断方式。电视剧有不同的价值尺度,一般,我们往往通过收视率来判断电视剧的优劣。但是,收视率只能反映有多少人看,不能反映有多少人满意。过去几年,中国拍摄的一些电影大片上座是最好的,但满意度是最低的。所以,这次活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观众、受众对电视剧的满意度。我们可以发现满意度与收视率之间的差异,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电视剧的播出效果。第二,这次评选设置了一个“议程”,推动读者、观众关注电视剧的创作现状。中国近1.5万集电视剧,其中制作粗糙、故事牵强、人物虚假、表演造作的作品比比皆是,优质作品非常少。大家的共同关注反过来可以促进电视剧创作质量的提高。第三,这次评选也提供了一个差异化的视角。这次上榜单的电视剧,其实大多数都是收视反映比较好的电视剧,有的甚至堪称优秀作品,但在这次评选中这些作品意外出现在榜单上。如果剧没播过,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所以,被多数人评选时关注的,大多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不少作品可能仅仅是美中不足的电视剧,或者观众表达的更多的是爱之深、恨之切的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评选,并不是对“差”电视剧的评选,其实更是一个关注榜,但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差异化视角,让我们意识到观众对那些热播的电视剧,其实仍然有种种不满足。

    在互联网上投票的,估计大多可能是比较年轻的受众,他们对电视剧的评判有不同的视角,有些收视率高的作品,这些观众可能并不完全满意,这说明社会中不同的群体对这些收视率高的剧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评出来的不喜欢不等于差,这只是个人的或者一个群体的好恶。所以,我们可以更客观地来分析评选结果。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将一件事的正面意义最大限度的扩展,将负面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完善,中青报就可能通过这个活动更积极地推动电视剧文化的建设,表达民众意愿。电视剧是中国最大众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样式,关注它就是关注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

    文松辉:打造真正代表民意的满意度榜

    电视媒介是人们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途径。多数人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电视机的陪伴下度过的,但你经常会发现值得一看的电视剧实在很少。

    对一个观众而言,虽说掌握着转台的主动权,但事实上只能被动接受电视所提供的内容。所以,播出的电视剧的好与坏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评选观众最不喜欢的电视剧,虽然事小,但其实反映了“关注民生”这样一个大主题。

    人民网文化频道作为协办单位,积极配合着活动的进行。在人民网推出的投票平台上,网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很高,第一阶段有数万名网友参加活动,初步提名的“最不喜欢的电视剧”多达200余部,这些数据都反馈给中青报统一处理,进入第二阶段的评选。此外,网友还留下了对那些不满意电视剧的意见,诸如:翻拍成风、戏说历史、粗制滥造、没有内涵等等很多问题,这很能说明当下播放的电视剧的整体状况和存在问题。

    “红辣椒奖”评选的意义在于,抛砖引玉,吸引大家都来关注当下的电视剧状况和问题。同时,这个奖项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让受众意见集中表达的途径,而这些意见又决定着正在播出的电视剧的满意度榜,这样一个真正代表受众意见的榜,多少会给电视剧的制作方和提供方有点压力:有那么多眼睛正在盯着我!或许这能督促电视剧编剧、导演、制片人、播出方对每部电视剧认真对待,铸造精品。

    魏艳:电视剧肩负一定使命

    最近看的电视剧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士兵突击》,我特别喜欢这部电视剧,这个电视剧中有很多让你难以觉察的东西,可能你不去在意,我看完后觉得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可能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但你至少还有一份尊严,不管你的灵魂迷失了多久,内心对于真诚的渴望是永远都不会变的。

    一些电视剧能称得上好,因为它不是无病呻吟,不空洞,能够真正让你反思一些东西,留下思考的空间。我认为电视剧也是肩负了一定使命,哪怕能够推动社会一点点的进步,它也算成功的。

    吴兆龙:在竞争机制下优胜劣汰

    网站上观众对电视剧的一些现状有很多议论,集中在电视剧生产过剩、精品太少、跟拍风翻拍风盛行等问题上,观众有很多不满意,说明大家还把电视剧当艺术作品看,大家把它当作精神文化产品来看,如果当作麻辣鸡翅、可口可乐来看,就不会这样要求它。

    电视剧是商品,投资拍的公司,买它播的电视台都要赚钱。电视剧制作销售市场化已有十多年了,市场的好处就是竞争,竞争的好处就是优胜劣汰。如果说竞争带来的结果不能优胜劣汰,那么可能就是规则出问题。作为制片人,我体会到,关键问题还是如何有一种机制让从业人员肯下工夫做好片子。既然电视剧已经商业化了,就要用商业市场的办法来引导它。

    如果把电视剧作为一个文艺作品,我认为它应该有三条标准:

    一是行不行,要符合媒体的宣传口径,如果拍《金瓶梅》,可能好卖,但肯定不行。

    二是火不火,现在已经市场化了,电视剧要投很多钱拍要收回成本获得利润,起码是要追求利润,不火兑现不了投资的商业目的。火就是要有好收视率,是靠作品的娱乐功能。制作方追求卖得火,电视台追求播得火,卖得火的片子未必都能播得火,播得火的也未必都卖得火。因为电视剧是在电视台还没播之前,它已经形成交易了。行不行和火不火这两条可能是现在做电视剧必须的条件。投资人制片方千方百计揣摩观众的口味,但他是否揣摩对了是另一回事。

    三是好不好。这是制片方可以考虑也未必必须考虑的标准。如果你还是把它当作一个精神文化产品,思想性艺术性按文化概论的那些东西去要求,要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陶冶心灵这些功能。什么情况下会考虑第三条标准呢?要求获奖,期盼片子获奖,或者希望创品牌。热播的《闯关东》我也觉得好,剧本演员制作几乎是全方位的好,原因有一条它有官方的资金,不是一个纯粹的民营资本,不是纯粹公司化运作。同样也是一部好剧,《亮剑》制作品质上就比《闯关东》明显差一截。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民营资本投的,不敢投多了钱,只有用压低投资成本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电视剧做了这么多年,我很困惑,要让我的片子做得有市场,又不甘心彻底妥协,这样一种心态很难受。我认为推向市场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现在如何真正体现优胜劣汰,让真正不好的片子不能出笼,让好片子能够扬眉吐气,获得更多的回报。好比体育比赛,如果不禁止兴奋剂竞赛就不公平健康了,做了高难动作不乘以难度系数,人家不会做,只会增加风险。竞争跟竞技一个道理,关键是如何完善市场规则,谁来制定规则。

    虽然电视剧市场化才十多年,竞争规则从无到有,像计算机一样从286升级,希望市场更加有序更加公平更加有利促进电视剧提高质量,比如每年制片人协会呼吁的片款拖欠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因为制片人协会是一个民间的组织,电视台拖欠了他的钱,他不敢去催着人家要。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家里着了火还要敬火神,怕下回还遭火灾。

    王海鸰:戴着镣铐跳舞

    尽管“红辣椒”是让人紧张的一个奖项,但它的出现无疑会让电视剧从业者头脑冷静。我有个建议:如果再评“红辣椒”的时候,最好再设一个“从没看过的电视剧”奖,把黄金时段的电视剧列出来评,我想,那样“红辣椒”的辣味定会更足。

    电视剧创作不容易,由于它现在是人们文化消费的主体,所以创作者受到的限制就会很多,政策要考虑,投资方的钱要考虑,演员的条件要考虑,场地要考虑,你不能天上海里一通乱写,种种考虑之后才能顽强地表现自己,表现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电视剧编剧是写作行业里的重体力劳动者,是戴着镣铐跳舞。

    针对电视剧创作上的种种问题,如今的各种评奖多如牛毛,正面评,反面评,都需要。但我认为,问题归根结底还出在制播机制上,电视剧的收购至今还处于一个垄断的状态。过去我们作者写书,写一本给几千块钱的稿费就把你打发了,以后印多少本都跟你没关系,出版社垄断。现在改了版税制,印一本有一本的钱,而电视剧制作依然是一次性买断。像当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收购价很低,后来无数次的重播,钱全让电视台赚了。电视台广告80%是电视剧带来的,在国外,电视剧广告收购方拿4成,制作方拿6成,而我们的制作方,一分没有;制作方拿不到钱,创作者当然拿不到钱,积极性也就没法调动。肚子的温饱解决了,就要解决精神温饱,目前电视剧是精神食粮里的主粮,好比米饭馒头。作为一个产业,电视剧要想走上健康的轨道,每一步都要按市场规律来走,什么时候能够做到播一次给一次钱,这个电视剧产业才算步入了正轨。

    如果有一天我被评上“最不喜欢”,我心里会不愉快,但我还会来参加研讨,你得告诉我为什么不喜欢,我必须和我的观众有坦诚的交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比如《康熙王朝》,前两年收视多火啊,还评上了同样是观众投票的“金鹰奖”,现在一下子名列“最不喜欢”头名,让我觉着观众真的像一个“负心郎”。这也使我想到,谁也别想做到让所有人满意,让满意的人永远满意就足够了。毕竟,我们面对的观众太多了,观众的口味变化太快了。做不到,就不如不想。制片人可以系统地研究市场,作者要做的,却是面对你所熟悉的生活,面对自己的内心。

    左顾右盼是走,一往无前也是走,我选择一往无前,选择我所熟悉的生活。其实创作者和观众的关系也有点像男女关系,与其追求迎合对方,不如加强自身建设,靠自己的魅力去吸引对方。如果对方还是不喜欢你,只能说明你们俩压根儿不合适。具体到电视剧上来说,说明你不再适合这个行业,那么,好,到那一天,我会识趣地退出。

    杨禹:给电视剧减减负

    “我最不喜欢”,这实际上并不是个严谨的概念,也很难用精确的数字来量化分析,但它又是个很符合新闻逻辑的提法,只有大众媒体才能做到。“红辣椒奖”的诞生,说明社会公众对文化产品的评价,正从简单的收视率标准,向公众美誉度转型。

    目前中国电视剧业的状况,和中国钢铁业、煤炭业很相似——它们都是生产量上的世界冠军,它们这个“世界冠军”,都是付出了散、乱的代价后换来的。而我国钢铁、煤炭行业近年来已经在大力进行结构调整,其中的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倒是值得关心我国电视剧业发展的人们来借鉴:一是提高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二是在规范的竞争规则下逐步实现优胜劣态。而电视剧业的结构调整,可能比钢铁、煤炭业还要难。为什么呢?首先,行业的准入门槛到底需要多高,电视剧制作的文化主管部门不仅要把握好自身的行为尺度,还要拿出科学的意见来。文化产品毕竟不等同于工业产品,情况就会更复杂,投资1000万的一部戏不见得就一定比投资500万的好。其次,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律来逐步完成电视剧业的优胜劣态,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允许大量的、不具有“好”的品质、“火”的潜质的作品存在,让投资人集体回归理性,也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总的来看,我国电视剧的发展目前还是在良性的轨道上,好的电视剧还是越来越多。虽然不好的剧依然存在,还有大量的电视剧闲置在那里无法播出,但这是投资人去担心的事情,是他们要去分析和解读的市场信号。我觉得,我们应该给电视剧这个艺术形式减减负,不要让电视剧创作者们太紧张太焦虑。因为时代在变化,公众对电视剧的需求也在变化。那种全中国人民在每个晚上一起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一部电视剧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那场景只留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历史里。今天的中国社会,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产品,等着人们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享受。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我国电视剧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很多情况。比如,现在重播泛滥,一个剧,好几十个台都在播。有人不喜欢这个局面,有人却喜欢。后者主要是那些没有完整时间坐下来持续收看的人,结果是每次看重播,都能发现一段以前没看过的,就像用肉沫炒菜,永远吃不痛快,可又永远吃不完,总是有新的期待和发现。再比如,对有的电视剧,前两年大家还都追着看,这两年又都在说它的不是。出现这样的评价,也很正常。在我国城市里,看电视虽然要交有线的费用,但平摊到每一天,基本上还是个免费娱乐的概念。去电影院的人,他每一次走进去,都首先要比较理性地完成一次消费行为。理性的消费行为,决定了他无论喜欢不喜欢这个戏,都可以相对比较理性地评价电影作品。而收看电视剧这种近似免费的消费行为,按照消费心理学来看,反而使大家容易对电视剧作出比较极端的评价。

    现在,有了“红辣椒奖”。它的出现,促进了多元化的美誉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引导公众更理性地评价电视剧,也给他们对电视剧相对感性的评价,提供一个健康的出口。这将从总体上,使我国电视剧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更宽松。因为,自由的、多元的文化批评,是最大的一种宽容。

    陈刚:让荧屏远离“伪生活”

    “红辣椒奖”最大的一个作用或是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创作者和受众之间有了进一步交流的可能性。这个评奖抛开了生硬的量性规则,以一种很人性化的方式,在喜欢或不喜欢之间传递出一种信息:哪一类作品不太受欢迎,为什么不受欢迎,对创作人员来讲,这实际上是一种鞭策或者说是一种压力,提醒你在准备接某项创作任务时,至少要想想还有个“红辣椒奖”等着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今后电视剧创作的良性循环。

    虽然现在电视剧里戏说的题材少了,现实主义多了,但有些看似现实生活,实际上却是一种“伪生活”,创作思路狭窄,表现手法雷同。比如去年某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我数了一下,连续有4部都是角色得了绝症,这根本就不是生活的常态。在一些并不是很了解创作规律的投资方看来,故事必须惊天动地、要死要活,不这样就没人看。而在韩剧里,就没有什么巨大的矛盾冲突,没有让人毛骨悚然的社会阴暗面,引起观众共鸣的,无非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碎生活。在电视剧艺术创作中到底是审美还是审丑,我们生活的主流到底是什么?在创作观念上,我们的电视剧显然还需要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一部文学剧本,如果它本身比较烂的话,一个好导演很难把它拍得还不错;同样,一部好的剧本,如果碰到一个不合格的导演,也很容易被拍得面目全非。除了创作观念,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不断出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导演没有尽责。现在有一些说法,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因为看电视剧,观众更多关注的是故事和人物,而不是画面、光线等等影视技巧。但不管是谁做导演,都一定要做到专业化,要对整个剧的把握和最终呈现负艺术创作上的全责。比如,一部20集的戏是什么场景什么题材,演员阵容如何,这些问题全部考虑到位后,还应该对多少经费能拍成这个戏心里有个谱儿。有时经费可怜、时间仓促、演员的感觉又不对路,在这种情况下硬着头皮上马,那不用说,又一部不受欢迎的作品的诞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现在电视剧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也许创作难度大,也许一时会水土不服,但从长远看,这些尝试和探索肯定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总需要有新鲜的东西进入我们的创作视野,在将来更多地丰富我们的电视荧屏。

    韩浩月:给电视人一张晴雨表

    以我个人欣赏标准,如果一本书翻5页还不能吸引我就放下了,而不会管外界对这本书评价如何好;看电视我选择前两集,如果看进去了,对我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好作品。

    最近我追着看《乡村爱情》,因为第二部打动了我,所以又把第一部找来看,但看后觉得不满意。如果我来投票“最不喜欢”,我可能会投给它一票。我想,很多投票网民也会有这样的心态,对一部电视剧的不满意,往往会遮掩掉对它喜欢的地方,归根结底,网民还是对电视剧的质量要求太高,而再受欢迎的电视剧,也做不到让所有人皆大欢喜。

    所以说,“红辣椒奖”的评选,选票绝大多数来自于网络,它只代表网民的意见,反映的是一部分观众的看法。虽然如此,但它实际上已经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反馈了一部分观众对当前电视剧的看法,提供了各种类型的电视剧所拥有的观众群比例的大概数据,对电视剧制作单位而言,相当于一张晴雨表,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最终的评选结果,《康熙王朝》和《康熙秘史》排在第一、二位,不是说这两部剧不好,而是同类的剧太多,重播的次数也多,时间长了,观众会产生厌烦心理,对满荧屏的辫子产生本能的排斥。在评选中,一直发挥“稳定”的是《又见一帘幽梦》,该剧播出时,网上很多评论都是负面的,尽管琼瑶曾经影响过整整一代人的爱情观。

    至于电视剧怎么拍观众才会喜欢,是一个难题,没谁能说出准确的答案,观众的心理太难琢磨了。但我觉得起码在技术方面可以实现这个愿望,现在的电视技术发展的这么先进,资金这么充裕,完全可以在制作方面把电视剧做得精致些。现在的电视都进入液晶时代了,在这么好的电视上,看到的电视画面那么粗糙,感觉很不协调。

    国外有个“烂番茄奖”,是用评定星级的方式来评价影视剧的,“红辣椒奖”可以借鉴这个形式,除了排名之外,可以用打分、评星的方式,对它的其他方面——比如剧本、演员等进行评价。另外还可以集合一些观众的意见,为入选电视剧写一句精炼的颁奖词。将投票网民的性别、年龄层、学历等信息,用绘图的方式统计出一个大概的数据,使这个评选,让观众和电视剧制作单位,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或启发。

    张颐武:抓住观众真实的想法

    “红辣椒奖”的评选激起大家对电视剧状况极大的关注。这次评选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电视剧的全景图,从这个评选可以看出中国电视剧的影响力。

    研究中国中等收入者或一般城市的收看特点,就会发现一般都是一边吃饭电视开着,真正全神贯注看的人很少。电视作为“伴音伴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是家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大家对于它的感情往往是一边骂一边却还要看,比较复杂。

    电视剧有两个功能,一是提供欢笑和满足,一个是提供学习更好的社会化的方式。在世界各地,电视剧主要是中等收入者消遣的东西,怎样与人相处,这是白领最痛苦的事。学习生活的经验,交流对人生的感悟变得越来越重要。《士兵突击》、《闯关东》这些电视剧讲的都是我们人生怎么办。相比之下,过去的电视剧讲的都是很大的事情,因为中国有许多严峻的问题,20世纪的中国也有很深的悲情,但现在中国的命运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而个体的人生的问题,就上升到了电视剧的重要的方面,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电视剧将来会越来越走向中等收入阶层的观看趣味。

    有的时候我们想像观众喜欢的东西,他们不一定喜欢,有时候他们自己甚至也不一定对于自己的选择非常明确。我们需要一个从容的对于观众的跟踪、观察和分析。我们的很多判断不一定很切实,怎么更好地关注受众,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是极其复杂的。创作者很难抓住观众真实的想法,因为观众本身就是非常多元化的,这次评出的电视剧基本上是最知名的电视剧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市场太大,这些空间被整合在我们这里,特定受众的整合将来是重要的资源。有一些特定的类型也有不少特定的需求。从“长尾理论”来看,其实现在只有20%的电视剧能在电视台频道中打出影响其他的80%都没有什么影响。但其实现在许许多多难以在电视频道里得到机会的电视剧可能可以满足一些看碟的需求。将来电视剧通过频道播出和通过看碟运作都会有自己的受众,但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