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
星期

万吨铀矿保障核电腾飞

本报记者 李新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28    [打印] [关闭]
    

    继秦山一期、广东大亚湾、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等核电站建成之后,田湾核电站一期1、2号机组于2007年正式并网发电。我国核电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不断升温的的核电建设热潮中,有人提出疑问:我国的铀资源是否能满足核电的发展需求?

    铀矿地质勘查取得的重大突破,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核集团下属的核工业二一六大队主持完成的《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个被称为首次重大突破的科技项目,直接成果是在伊犁地区发现了一个万吨级的铀矿床,并且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

    中核集团二○八大队是中核集团的3个找矿大队之一。在艰苦条件下,他们不仅用自己的新发现改写了内蒙古地区无铀矿的历史—从2000年至今先后发现铀矿产地近10个,而且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铀矿床—铀资源达到数万吨级。

    这是我国找矿史上的巨大成就。

    在北方不断开辟找矿新区的同时,我国南方老矿田的资源潜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挖掘。

    由此,相关部门得出结论:我国铀矿资源潜力前景广阔。10多个铀成矿带及大面积的勘查空白区尚待开展系统的勘查评价。目前每年新增资源量将远远大于需求量,不仅能满足我国核电发展的需求,还为我国核电中长期铀资源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7年,我国首次发布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在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

    保障我国核电大力发展的“粮食”供应充足的前提是,铀矿地质勘查能力的大大提高,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人才“精兵”加现代化“野战军”的格局。

    从1991年开始,二一六大队全队300多名核地质人,不懈努力,攻克多项技术难题,集成79个子项目的成果,完成铀矿勘探的重大成果。这个大队不仅为国家提交多个铀矿床,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交了钾盐资源30多万吨、煤炭资源量40余亿吨。

    在铀矿勘查一度限入低谷的时期,基地设在内蒙古包头的二○八大队不等不靠,转变找矿思路,大胆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果。

    在鄂尔多斯地区,铀矿地质勘查成效尤为显著,提出“古层间氧化带铀成矿观点”,探明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铀矿床。这在我国铀矿找矿史上属史无前例。

    总结铀矿勘查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中核集团认为,首先是思想解放,创新了找矿思路和成矿理论,对以前认为没有铀矿资源的地方进行论证和挖掘。其二是科技创新带来的突破,在多年的铀矿勘查中,中核集团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都为积极开展铀资源贸易和海外铀资源勘查提供了技术保障。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