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9日
星期
东京来信之七
告别赳赳武夫 敬畏科学文化

日美高级军官浸染学者气

——我看日美最高军事学府转型(一)
林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29    [打印] [关闭]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莫斯菲尔德已经去职一年多,但他所推行的军事转型路线并未人走茶凉。回顾去年以来参访的十多家美日军事单位,我对他们军事转型的一个深刻印象是关于高级军官的转型,尤其是对最高军事学府走大学与书院相结合的道路,从以教学为中心向融熏陶、教学和调查研究于一体的教育模式转型印象更深。

    一、把“下里巴人”熏陶成“阳春白雪”

    今天的自卫队官与旧日本军官相比变得书生气,内敛与含蓄的做派往往使人误以为是业界人士或大学老师。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来自他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的反思,由此产生对科学技术的崇拜。最高军事学府也正以此为起点来培养高级军官的科学素质。

    培养指挥官对知识的敬畏感,兼顾战斗精神与科学精神

    众所周知,明治维新后武士道走向了极端,追求蛮力的《斗战经》占据了军官们的大脑。靖国神社供奉的第一块牌位就是把日俄战争变成“绞肉机”的指挥官乃木希典,他所创造的“意志战胜技术”的神话成为其后40年间日本军队的信条,于是靠鼓动军队的野性和匪气来战胜武器先进的对手。

    然而,太平洋战争的实践彻底颠覆了这一屡试不爽的经验。当密集的神风战斗机自杀式攻击美军海上堡垒时,“蛮力”对“知识”的较量终成了飞蛾扑火的惨剧,由此使日本人产生了对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敬畏之心。

    其结果,武士道在受到批判后走上了求知的道路,从防卫研究所建立之日起就灌输战胜需要条件的认知:战败是绝对的,无须条件;战胜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来这里学习的目的不是变得战无不胜,而是更会推演战胜的条件和计算战胜的概率。

    如今,日本方面把培养对知识的敬畏感作为培养科学精神的基本素养。如他们把《太平洋战争》作为一个课系一期一期地传下来,同一个教授年复一年地兜售自己的心得:不敬畏知识的勇敢是鲁莽,当你拥有一颗敬畏知识的心再去面对才产生出真正的勇敢。

    这门课挺受欢迎,课堂相当活跃,大家在怎样摆正指挥官的战斗精神和科学精神关系上激烈辩论,彼此受益匪浅。与我一样当过炮兵的小林大佐现身说法,他在海湾战争时驻守在科威特的一个兵站,一开始也不知道高技术的威力,当从红外视频上看见夜里伊军坦克埋在沙堆里显出的红点星罗棋布地织成一个个阵地,不一会儿就被F-16和隐性战机F117炸光,于是对科学技术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他说,其实伊拉克人并非贪生怕死之徒,也有上百辆坦克拉开架势与美军决斗,结果重演了神风突击队的历史,从而说明“无知者无畏”的精神不是科学精神。在日本最高军事学府里,培养对知识的敬畏感是教育活动的开始,使之成为高级军官们在军事转型中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一道思想阀门。

    按现代化标准训练论文写作,提升军官的学术品质

    日美高等军事教育转型仍然是从听说读写的基础抓起,他们认为在高品质的学术熏陶环境下,赋予一定强度的理论阅读量,并强制转变论文写作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进军官们的思维系统。在日本最高军事学府里上的第一课居然是如何写论文。军官们大不以为然,难道我们这些老牌大学生、硕士生还不会写论文吗?可老师是这样说的,你们在部队大多写的是讲话稿、报告和阐述观点类的学术文章,这些不是理论文章,理论文章要求按照现代社会科学类学术杂志发表的国际标准来做。

    这下可苦了这帮40多岁的指挥官,单从形式上说,一篇论文的标点符号、错别字要求在每两万字低于一个错,每篇引用的论文或著作都要严格誊清出处,还要按照标准的论文格式自己排版,即便写好的文章也要折腾几遍。最难应付的是对文体和内容的要求,教授们以给高中生改作文的方式一丝不苟地挑病句、检查前后句和段落间的逻辑性,反倒不太重视学员们提的新观点。

    对此,日本教授认为论文写作是锻炼一个人知识、逻辑和学风的集中体现,评指挥员的战术修养要看他的作图,评指挥员的理论修养就看他的论文。

    无独有偶,这一点美军也是如此,在美国国防大学入学的第一天学员们会领到一本《论文写作指南》。对此,美国国防大学工业与武装力量学院是这样解释的:“说总是廉价的,要证明你的思想就得写。在国防大学,我们不在乎你说了什么,而看你如何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和证明。”

    其实,写论文和指挥联合作战在思维上有相通之处,在你的文章中如何建立论点,安排论据,检查逻辑,如同排兵布阵。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出现的军事转型对高级军官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抓现代论文写作提高理论修养是思维锻炼的重要手段。在美日等国最高军事学府里,思维训练被要求建立在高品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

    二、汲取书院文化,把最高军事学府办成高级军官研究院

    近年来美国国防大学为了促进三军联合作战提出了培养高级军官们开放、对等、共享和互动价值观的教育转型理念,对此,日本最高军事学府则不以为然。日本方面认为美国军校教育不过百余年历史,军事转型对他们而言自然都是创新,而日本自幕府时代就引进了唐朝的书院制度,有着悠久的教育史,因此转型并不意味着全是创新,也需要从历史中挖金子。就拿联合作战的价值观来说,对日本教育界而言并不是前所未有的,历史上的书院就是建立在这个价值观上的教育制度。

    日本的最高军事学府至今仍不叫国防大学,而是防卫研究所,其定位是高级军官研究院。其宗旨是培养科学素养,提升学术品质,打造思维逻辑,拓宽知识领域。

    它的教学组织以研究性教学为主,很大程度上承袭了书院制度的传统风格。例如与其他国家最高军事学府不大一样的地方是,在这里高级军官上课统一着西装,而不是军装,理由挺简单,叫做培养学者风度;至今上课还沿袭着传唤礼制,教授来时教务参谋权当书院的引赞,在门廊那边喊,“先生到”,并将老师引上讲台,这边学员领班喊起立,当老师走到讲坛上时,大家鞠躬三秒钟权当是书院的三肃揖。

    书院是中国古典教育模式,在被学校和大学取代前存活了一千多年,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之所。它最大的优长在于创造了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多次百家争鸣的理论创新时代。书院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集传授、读书、交流和祭祀诸功能于一体,并围绕名师大儒们建立起不同的理论学派。学习中贯彻批判性思维,课堂以师生间问疑答辩和民主讨论的方式进行,每门课前学生须有大量的阅读为基础。

    如今,日本防卫研究所还沿袭着这些传承,在教学组织上仍坚持请军事理论的原创作者来做讲师的传统。上课时基本风格仍是集体读书,学生广问老师谨言。每个学生都要选择参加不同主题的研究会,校方尽可能地找来该领域的名家参与其中。

    美国国防大学目前也聘用了很多退役上将和退役大使,请他们来开辟各种实践性较强的主题研讨班,让在书本上找不到的战略谋划、政策制定、战役组织的切身经验能面对面地传授给学员,从而作为课程学习的重要补充。

    今天,日本防务教育者中不少人赞同青年毛泽东关于将大学与书院合二为一的教育理念,继承和发展书院在道德养成、学术熏陶、思想互动诸方面的优势。

    而今,美国国防大学也在倾向走这一教育路线,他们甚至将高级军官进修与研究生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军官们申请硕士学位,10个月的课程学习算研究生学分,结业后可在工作岗位上完善硕士和博士论文。如今日本防卫研究所的职能除了继续做未来将军的摇篮外,还要做高级军官转型的摇篮,为此已将培训量增大一倍,力争使大佐以上军官人人都在最高军事学府里培训一遍。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