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
——正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网站上征求市民意见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草案)》引起热烈讨论,“小升初”过程中存在的“共建单位赞助现象”,成为市民反映的焦点所在。专家认为,共建现象是一种权力交易,这一问题不解决,取消择校就是一句空话。
“老师老是说别的班级捐的多,哪些孩子捐的多,思想进步,有爱心,搞得好像捐的少点就没爱心一样。”
——寒假开学,很多学校组织学生为灾区捐款,可一些学生却在攀比捐款的金额,捐的少的学生回家向父母抱怨没面子。家长们在担心的同时,也质疑学校和老师的引导方式不妥。
“我们无法保证港大的教授可以坐飞机去内地授课,也不希望港大的教授去内地第一年有兴趣,第二年无所谓,第三年不想去,所以暂不打算扩张与内地合作办学。”
—面对蜂拥而至的内地生源,香港大学并没有扩张的打算。港大研究学院院长叶嘉安表示,香港大学坚持以质量为本,有多少实力办多少事,不能在内地搞名不副实的“挂一块牌子的花架子”。
“通过这几年自主招生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比以前强,但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还是不多,谈10个问题,想法都差不多。”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完成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工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印杰的感受是,对于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
“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老师根本不懂京剧。”
——教育部要在10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的试点,可即便在推广京剧有一定优势的北京,难度都很大。城区一所小学的校长称,首要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长期以来,学校招聘音乐老师最关注的是器乐、声乐。
“简直是斯文扫地啊,姑且不论别人批评得在不在理、准不准确,但学术贵在交流,真理又不是靠骂街得出来的。”
——因为自己的学术著作遭到同行的批评,北师大教授季广茂在自己的博客中予以回应并爆粗口,此举招致网友的一片嘘声。
“接着,老师还教我作弊方法。”
——江苏8名考生在去年艺术类高考中,因集体作弊被取消高考报考资格,事后,8名学生称,这场集体舞弊案是他们的两名美术老师一手组织策划实施的,老师不仅说服了这些学生作弊,而且还发放了作弊工具,一种特殊的圆珠笔。
“教材的出版,有大量得罪不起的刚性成本,出版社唯一能‘强势’一些的,就是印刷装订这一块。现在利润一让再让,压缩的都是这一块。”
——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业内人士担心,如不能斩断教材后的利益链条,教材循环恐怕难免尴尬。这根链条上各个单元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很难自己“革”自己的命。(李丽萍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