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
星期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力挺京剧进校园

[交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

本报记者 何春中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3-05    [打印] [关闭]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委员今天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此前备受各界关注的“京剧进校园”争议作出回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要从娃娃抓起。“京剧进校园这一做法是万事开头难,一项工作刚刚推动时,肯定会有些困难,但这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

    近期,教育部提出今年将在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验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北京作为试点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开设京剧课。《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也已启动。

    这一做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全国人大代表、东南大学民俗学教授陶思炎认为,教育部对音乐课做改造,在教育中引进传统戏剧内容,应该说这个意识是好的。随着全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保护工程之后,包括戏曲在内的一些民间艺术已经受到了普遍关注,人们都呼吁要延续我们的文化传统,要从娃娃抓起。现在教育部搞的是试点,不是正式推开,先试验一下,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经验,再完善它,这还是可行的。

    也有网友认为,我国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类似京剧这样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精神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应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弘扬并传承下去。

    但对京剧进校园这一做法持反对意见的也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在全国全部推广京剧的做法,值得商榷。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则对教育部开列的15首必修京剧曲目提出质疑。他认为,这15个剧目超过一半都是样板戏,比重过高。

    光明网评论员刘长锋认为,“强制京剧进课堂是个蠢办法”。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习惯吃米饭,必须尊重各地、各民族的习惯,一刀切是荒唐的。如果真要推广和发扬民族文化,作为教育主管的最高部门,只能提出要求,要求大家在教学中加入戏曲教学的内容。但是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尊重各地各民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戏曲教学种类。

    对此,周和平坦承,让京剧进校园确实也有一个各地从实际出发的问题。“比如说在一些地方就可以让地方戏进校园,如广东的学生可以选学粤剧,四川的学生可以学唱川剧,陕北可以让陕北民歌进课堂,让安塞腰鼓进体育课。”

    周和平说,代代相传的京剧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和我国国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公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吸收。

    作为文化部的官员,周和平期盼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我们应该让广大的青少年从小就接受本民族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它是一个民族的DNA。”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